總網頁瀏覽量

2006年10月10日 星期二

不需要遺囑的神學教授

撰文:呂莉莉攝影:陳鳳翔
在台南府城車水馬龍的東門路上,台南神學院質樸恬靜的校園靜立一旁。這所由西方宣教士創辦的學府,默默地與府城人民相隨相伴了一百多年,造就出許多上帝的忠僕,更成為培育台灣本土神學家的搖籃。
一九六九年,一個來自彰化鄉下的瘦小青年踏進了這個神學的殿堂,在他的行囊中,沒有家人的支持,也沒有經濟的奧援,只有上帝滿滿的應許與祝福。誰也想不到,這個出身大家庭,在眾多兄弟姊妹中不特別起眼的男孩子,日後會在神學與文化的學術領域綻放光彩,以縝密的神學思考及對鄉土的深刻關懷,為基督信仰與台灣文化搭建起溝通的橋樑。他就是台南神學院的神學教授,也是現任的院長黃伯和牧師。
談到黃伯和與基督信仰的邂逅,那是在他讀高中的時候,有一天,他和同學抱著好奇冒險的心情走進教會,基督徒之間親密友愛的氣氛讓他深受吸引。他開始參加青年團契,在神學生的帶領下,三、四十個年輕人一起查經、唱詩歌,這在當時的農村是很特別的生活經驗,也是黃伯和非常珍惜的一段時光。
回憶當年家裡沒有半個人贊成他去讀神學院,黃伯和說:「我成長的家庭是一個很傳統的民間信仰的家庭,整個庄社也很保守,信基督教等於是對全家族的背叛。」為了化解家人對基督信仰的誤解,黃伯和盡力修補與家人的關係。讀神學院的時候,黃伯和選擇自食其力打工賺取學費及生活費,不向家裡伸手拿錢,甚至只要手頭有多餘的錢,他一定會寄回家孝敬父母。
「我如果不能修補好和他們的關係,做基督徒的見證就沒有了。」「面對家人的批評,我不會當面和他們辯論,我會讓他們看到這個信仰對我的生活是很大的祝福。所以到後來,我的家人對基督教信仰都抱著尊重的態度,雖然我的兄弟沒有成為基督徒,但是基本上他們對基督信仰有好感,所以現在他們的孩子要去教會,都不會受到阻擋。」
耶穌基督的愛與恩典,改變了黃伯和的人生觀,也使他的生命充滿意義,不論是教學、做研究,或是擔任院長,他都能以充滿盼望的態度去接受各項挑戰,也能以坦然的心情面對生命的變化。在最近的一次心臟手術後,在友人的敦促下,他寫下一篇感言:「生命的禮讚——假如我需要遺囑」。黃伯和認為,生命是上帝所賞賜,充滿著驚奇與讚嘆,一切都是上帝白白的恩典,上帝要收回去,他也沒有話說。如果一定要有所交代,他只期待親人讓他的生命能夠有尊嚴地結束,不要勉強挽回,也期待能以樸素的方式去處理告別的儀式。
「死就是一切棄權,上帝召我去,我和這個世界就無份了,包括我的財產,應該都由我的太太全權負責。我期待周圍的人不要再以我這個已死的人來約束任何人。我們是很純真的來到這個世上,走的時候也應該要很樸素。我的遺囑就是交代所有的人不要去干涉我的太太,她有這樣的自由去處理這些事情。」因著耶穌基督所帶來的真實盼望,讓基督徒可以不戀棧世間的一切,這也是黃伯和一直認為自己不需要寫遺囑的原因。
你希望生活是什麼樣子?是日復一日地重複例行公事,還是一天比一天更有盼望?你期待自己的遺囑有什麼內容?是遺憾地列出一長串的待辦事項,還是充滿感恩與精彩的回憶?黃伯和的答案是後者。用心過生活,以溫柔謙卑的態度與耶穌基督同行,黃伯和這位出身於拜拜家庭的神學教授,用最實際的行動,打破了基督徒咄咄逼人的刻板印象,更讓認識他的人們有機會敞開心房,接受慈愛上帝的邀請,享受生命的豐盛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