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北歐行止

嚮往奧斯陸

MF Norwegian School of Theology
到過歐洲近二十次,從未有機會涉足狹義的北歐(五國)。印象中的北歐都是小而美的國家,生活優渥,注重生態,強調自由人權。北歐國家的宗教取向除了天主教以外,新教以路德宗為主,與長老教會比較疏遠,因此也就比較少有連繫。這次學假研究主要放在大學體系的神學教育實施,碰巧普世教會協會與奧斯陸神學院合辦了一個歐洲神學教育的研討會,邀請我提供亞洲地區的研究報告,促成了這趟奧斯陸之行。由於開會的時間與我們在美國學假的時間接近,原本考慮在美國的學假結束後直接從美國過去,後來考慮行李的托運問題,以及行程安排,還是先回台灣再轉往挪威。


Dr Olav F. Tveit,
WCC General  secretary
會議的時間只有三天,從六月六日中午開始,到八日下午結束。基於航程的安排,我六日早上就抵達奧斯陸,自己坐公車前往奧斯陸神學院,會議在神學院開始一個開會的儀式,由普世教會協會總幹事 Rev. Dr Olav Fykse Tveit 做了開幕演講後,幾個主要教會的領袖及奧斯陸市政府代表依序致歡迎詞和請安。四點多與會者就轉往格蘭那波敦(Granavolden),一個朝聖路線的中途站的會議中心,接續整個會議的行程。會議代表包括了大部份歐洲國家的神學教育者,其中來自美國的只有兩位,非洲受邀者有三位,亞洲則只有兩位代表,另一位亞洲的受邀者來自印度。


Twin Churches in Granavolden
Evening prayer
會議的主題環繞著歐洲大學體制下的神學教育在歷史中從學術宰制的角色,經歷全球化、多元化及世俗化的衝擊後,所面對的挑戰與危機進行研討。歐洲國家體制多元,教會的分佈與其在各個國家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同,加上社會環境的差異,神學教育的情況也各有特色與不同。不過在現代化多元社會的挑戰下,神學教育在學術領域受到邊緣化和適切性的挑戰和質疑,則是共同的現象與經驗,即使程度或許有所不同。歐洲的神學教育發展史,其實是亞非國家發展神學教育很好的一面鏡子。
Nobel  Peace Center
八日下午會議結束後,除了當地及附近國家的代表來得及直接回去,約有一半從國外來的與會者轉回奧斯陸大會提供的旅館過夜。北歐的六月雖然天氣還冷,日光時間卻可以延續到晚上十一點。因此雖然只有一個晚上的時間,仍足夠到奧斯陸這個首都小城逛一遭。安頓好行李和朋友到街上閒逛,半個夜晚就幾乎可以把整個奧斯陸市區走完。奧斯陸是個友善的城市,只是消費貴得驚人,要在這裡旅遊多住幾天真還需要考慮荷包的負擔。
Port of Oslo
奧斯陸雖是挪威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位於挪威東南部,實際上卻是個不大的小城。這裡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地,每年的頒獎儀式在奧斯陸市政廳舉行。市區的主要街道是從皇宮大門往下直通到中央車站的道路。沿途有美術館,劇場以及商街。與主街交錯有幾條街道,往南通到海港,其中包括市政大樓,博物館,以及著名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中心,都矗立在海港周圍。港灣旁還有一個軍事要塞,開放給遊客休憩。要塞的城堡以及地勢險要、寧靜。從城堡上方遠眺港灣美不勝收。奧斯陸城市雖小,曾出過不少著名藝術和文學家包括亨利·易卜生、愛德華·蒙克、克努特·漢姆和西格立德·溫賽特(漢姆生和溫塞特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Akershus Festning Cas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