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WCC釜山大會紀實 (三)

政治的WCC

七年一度的大會雖然籌備單位用心的想減低它的政治成分,每天早上安排早禱、查經、神學主題的研討,下午也安排神學對話,Madang等節目,正式的會議沒有多少場,包括區域和全體的會議。無可否認的每次大會從會前到會中都充滿了政治的角力。

divided Korea and Peace Train
GETI在首爾開學的第一天,課程安排了韓國全國教會協會報告韓國教會合一運動的歷史,對南北韓統一的關心,以及這次大會籌備會發起的和平列車活動。WCC關心國際政治的議題這不是第一次。以前對南非的種族隔離,印尼東帝汶的獨立奮鬥,中東的戰火,甚至台灣教會八十年代政治迫害經驗都有WCC的關注支援行動。南北韓統一的議題在韓國教會強力而奮鬥不懈的訴求下更是每屆WCC會議吸引目光的焦點議題。這次南韓國教會為了利用釜山大會的難得機會與其對合一議題的訴求,來強調南北韓統一的主題,會前就規劃了一個很吸睛的【和平列車】活動。該列車在大會開會前一個月左右(十月六日)從德國柏林出發本來預定經北京穿越平壤進入釜山。象徵合一列車的任務完成。可惜這項立意良好的活動在規劃階段就遭遇困難重重,除了北韓對此反應冷淡外,中國教會也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在韓國NCCK的央請幫忙疏通北韓的工作上反應冷淡,不願意涉入,使韓國教會非常失望。列車後來在北京舉行了研討會活動後,轉由海運回到釜山。其它大會關注的議題如反核、氣候、環境、性別、少數民族、經濟公義、人權等議題也都難免涉及國際政治的角力。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WCC 釜山大會紀實(二)

生命之主,帶我們邁向公義與和平

大會開幕人潮滿堂
WCC大會在三十日早上舉行
開幕禮拜,下午舉行開幕禮,標舉「生命之主,帶領我們邁向公義與和平」的大會主題,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用盡心思,向與會代表與與會者詮釋主題的意義和今日處境中所關懷的議題。早上的開會禮拜強調合一,包含了各地區的教會對主題的參與和表現。下午的開會禮則除了貴賓的請安外,由韓國教會主導介紹韓國文化與其歷史的奮鬥過程。特別凸顯的還是韓國人追求國家統一的夢想訴求。兩場開幕的設計和呈現都可以說費盡心思,讓與會者深受感動。大會的安排是每天早上從早禱開始,接著是聖經研究,然後是主題研討,包括亞洲經驗,宣教,合一,公義,和平等主題。下午則有Madang, ecumenical conversations, 和各類型的分組或全體會議。

光州朝聖


光州民主運動殉道者埋骨之國家墓園
到釜山的第一個週末GETI主辦單位安排了全體師生到光州的行程。光州是韓國的民主聖地。我們的行程主要由在光州的Honam神學大學接待和安排。Honam神學大學是建在小山丘上的一間神學大學,學生大約有一千多人,主要是神學課程,後來加上音樂系。該校簡介上還列有與台灣的玉山神學院簽署夥伴關係的資料。可惜新任校長對此不是很了解,好像一直沒有實質的合作關係。該校為了接待我們這批來自六十個國家八十幾個教會的GETI師生,可以說作了非常有效率的安排和熱誠的接待。同樣一批人在入住釜山的旅館時花了兩個多小時才拿到房間鑰匙的經驗,在這裡一下車六張桌子把十八個小組分開拿了資料,就有學生馬上帶到分配好的房間,幾乎沒有任何耽擱。整個程序進行如行雲流水,非常順暢,可以感受到該校的用心與組織能力。
多少年輕生命葬身此地
在光州第一天的參訪主要是看兩個墓園,一個是宣教師埋骨異地的該校規劃的墓園,另一個則是五一八國家墓園。出發到五一八墓園之前,該校安排一位音樂系主任來教大家唱(Marching for our beloved) 雄壯而悲蒼的旋律表達著對死者的承諾:我們會繼續前進。唱著唱著想起自己祖國台灣的悲慘歷史,禁不住熱淚盈眶。




光州西門長老教會
週日禮拜兩百多名師生分成十六組前往光洲不同教會參加禮拜。我的十五組和十一組合併前往西門長老教會。這是一間一千兩百多位信徒的統合長老教會。大清早Honam神學大學的師生就在操場劃格子一個教會一個教會標上名子,讓來接我們的教會車子可以依序停入,各組也就很容易的找到接送的車子。看到這個學校的用心與行政效率,真讓大家開了眼界,從心底讚揚。西門長老教會是很傳統的長老教會,教會在斜對面經營了一間咖啡廳,信徒、外人都可以在這裡小憩,交誼、團契。

我們抵達後就被安排到咖啡廳休息,等他們的第二堂禮拜結束讓牧師來招呼我們,介紹該教會歷史和服事人員。禮拜中還特別從外面邀請兩位盛裝韓服的音樂家以東方的胡琴配合聖歌隊,兩位獨唱者一東一西的獨特唱法與聖歌隊合作演唱。樂曲還是偏向悲蒼、忿蹣,震人心弦。中午在該教會與信徒一起用餐後,就束裝回釜山,一路上塞車嚴重,開了五個多小時總算回到釜山的旅館,結束光州朝聖之旅。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WCC釜山大會紀實 (一)

前進釜山

七年一度的普世教會協會大會(WCC Assembly)有史以來第二度選擇到亞
洲來舉行,繼上次在印度之後,這次選擇在韓國的釜山。韓國教會為此大會幾乎動員全國的教會資源和人力,兩三年前就開始著手籌辦。一年多以前WCC神學教育部門就在多次的會議中提及大會之前延續到大會期間計畫籌辦一個普世神學教育學院(Global Ecumenical Theological Institute, GETI)的構想。希望從世界各地的神學教育機構招募一百五十名神學研究生參與這個學院的課程,並體驗難得的大會開會盛況。為的是希望能藉這年輕一代的參與大會以及半個月左右的臨時學院分享能激發年輕人對合一運動的委身,並培育新一代的普世合一運動領袖。這次大會的主題是:「生命的主,帶我們邁向公義與和平」(Life of God, Lead us to Justice and Peace)。

My lecture to the GETI, WCC Busan 
去年在WCC的支持下,我們邀請了亞洲神學教育相關的領導人,包括主流教會、福音派、五旬節派在印尼開會、籌畫成立「亞洲神學教育論壇」(AFTE)時,Dietrich 又再次提及這個規劃的進行情形。原本計畫招募一百五十人的節目,因為報名踴躍突破一百五十人而達到一百六十多人左右(正式開學時更超過一百八十人)。為了有效輔導這些各地來的學員(前天到首爾才知道許多學員都是神學院的年輕教師),WCC積極的尋找合適的核心教授(core faculties)。 在幾次一起開會、合編「亞洲普世神學教育手冊」的機會中,Dietrich 一再邀請我參與核心教授的行列。除了要輔導一個小組的學員外,還要我作一個專題演講,參與兩個合一神學對話(ecumenical conversation)作引言的工作,並由我所負責的AFTE (亞洲神學教育論壇)申請一個Madang的工作坊。想說七年才一次的大會難得到亞洲來召開,作為亞洲神學教育的一份子,多出點力總不能推辭。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Doing Theologies in Asian Ways with Asian Resources (WCC GETI version)

Doing Theologies in Asian Ways with Asian Resources
-        An Introduction to A Theological Movement Launched by PTCA
Keynote Speak for Global Ecumenical Theological Education (GETI) Program
WCC Busan Assembly Meeting, Seoul Korea
Oct. 28, 2013
by Dr. Huang Po Ho
Dean of PTCA, Moderator of AFTE and Vice President & Prof. of CJCU

Introduction
The attempt to formulate theologies and to implement theological education in Asia, can be dated back to the arrival and establishment of Christians of Oriental Orthodox tradition, and multiplied with successive Christian sojourn to Asia, of Roman Catholic and Protestant Christian missions from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heological education carried out as institutes of 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operated in many of Asian countries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Because of the Christian mission legacy, the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s implemented in Asia are mostly modeled after theological school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in all their structures, disciplines and curricula.
Over the years, despite of many challenges and arguments for new form of theological education and many conferences which have been held to urge that transformation be made for traditional models of theological education, there is still ongoing search for appropriate theological education to meet the contemporary ministerial and social challenges voiced by theological faculties, students and church leaders.

Encouraged by the internal conditions of the church mission developments, and the external challenges ca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ower remapping, an identity awareness of being “Asian” Christian was begun to emerge in Asian Christian communities after Second World War. Theological educators in Asia came together to form associations for theological schools to encourage personnel exchanges, resources sharing, and shaping solidarity for theological development in Asia. Association for Theological Education in South East Asia (ATESEA) was formed in 1957 and increased its members from 16 in the beginning, to 102 at its apex. Asian Theological Association (ATA) was formed in 1970 and has 128 accredited members and 64 associated members. Both associations are committed to the idea of “train Asian in Asia”, while ATESEA has stressed on contextual orientation for theological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Serampore was established even dated back to 1818 to provide collegiate education to students in the Faculties of Arts, Science and Commerce through affili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of Calcutta, as well higher theological education to the ministers of the churches through its Faculty of Theology to affiliated colleges in India, Sri Lanka and Bangladesh.

It was in the midst of this background, that the Programme for Theology and Cultures in Asia (PTCA) was given birth as a theological movement to the service of contextual theological formation and theological education in Asia.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冬山教會六十週年緬懷

礁溪溫泉加瀑布

七月間接到冬山教會鄭牧師寄來邀請卡,告知冬山教會要慶祝六十週年,希望能邀集過去曾在冬山牧會過的傳道人回去一聚。雖然算來我在冬山只不過是短短兩年,在其六十年的歲月中微不足道。從網路上知道為了感謝王英世牧師開拓冬山教會的貢獻,教會才在不久前特別為他舉行了一個「傳道六十週年」的感恩禮拜。這次傳道人回娘家的聚會,則是希望讓大家重溫舊夢,再敘前緣。

礁溪溫泉處處是
我們在冬山教會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就個人的牧會經歷,冬山教會不但是牧會的第一間教會,同時也是唯一一間正式受派牧養的教會。所以對教會來說,我們兩年的時間雖然微不足道,對我們來說冬山教會卻是我們牧養工作的唯一。離開冬山教會以來,也因為當時帶著黃長老的大兒子一起到台南來與我們同住了一段日子,並留在台南讀神學院,成為傳道人,以致我們和冬山教會的信徒一直保有聯繫和來往。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大金塔、藍色清真寺與黑風洞

嚮往大金塔

仰光大金塔
繼年初兩趟德國之行(三月到漢堡,六月到麥茵茲),今年暑假也因為所負責的國際事務任務加重而多出了不少行程。七月中為了AFTE/Wocati的合辦研討會到首爾,八月為了神學系承辦的一個United Board的一個研究計畫到緬甸舉辦一個國際研討會,有機會一睹聞名世界的大金塔和緬甸深遠的佛教文化。原本九月安排的行程是泰國基督教大學30週年慶舉辦的國際研討會,邀請我去當主題演講,沒想到八月初突然接到CCA總幹事的來信問我九月初要我把【亞洲神學家議會】(Congress of Asian Theologians, CATS)的維續委員會(continuation committee)找來和CCA下次大會的籌辦委員一起開會是否可行。臨時又增加了一個馬來西亞的行程。

去年六月底在韓國舉行的亞洲神學家議會,我睽違十六年後經不起多位朋友的一再慫恿,首次代表PTCA又再參加,沒想到因此被選為議長(CATS 組織上有兩位co-moderators一男一女)。這個我在第一次成立大會時因不滿維續委員會選舉言行不一而退席抗議的組織,竟在十六年後把我選為議長。難怪幾位熟識的朋友都取笑我作繭自縛。十多年來我對CATS 一直很批判,雖然不再參加其活動倒是對難得在亞洲唯一能讓不同領域之神學家齊聚一堂,切磋神學的論壇空間具有深刻的期待。然而基於普世合一運動的人事變換頻繁,加上近年來各合作機構的財務困境,像CATS 這種花費巨大的神學運動可以說舉步維艱。活動辦起來也就捉襟見肘,成效不彰。首爾會議之後,我就在維續委員會中提出重新審視CATS的本質與使命,設法加以改造來賦於生機。維續委員會多位委員也都有同感,因此要求在下次大會之前,召集委員一起開會檢討的聲音此起彼落。然而礙於經費有限,一直無法實現。今年六月初好友H.S.來校擔任國科會的訪問學者,由於他所負責的FTESEA多年來是CATS經費主要贊助者之一,我要求他另編一筆小預算讓我能召集一次維續委員會。剛把徵詢開會時間的信寄出不久,接到CCA總幹事的信詢問我,CCA 須要召開一個下次大會的預備會議討論大會的主題,想要邀請所有的CATS 維續委員參與,同時讓CATS 用一天的時間來召開委員會討論CATS的事宜,問我可不可行。既是一舉兩得的建議,當然樂於配合,FTE的好意也就心領了。

巡禮藍色清真寺與黑風洞


原本CCA提出的會議地點是在曼谷和吉隆坡之間選一個,心想CCA總部在清邁,如果會議地點選在曼谷,我一趟行程可以完成兩個工作應該不至於太負擔。沒想到最後的決定竟是選了吉隆坡。兩個會議的時間是前後銜接,原本曼谷的機票已經定了,因此計畫從吉隆坡趕回台灣隔一天再出發曼谷。經與旅行社接洽航班,加上曼谷的朋友聽到我的行程,都勸我直接從吉隆坡飛曼谷。行程安排上看來的確比較合理。只是這樣安排兩個會議中間就會空出一個週六的空檔。若提早到曼谷,接待單位可能不方便,留在吉隆坡一個人也不好受。後來想到文宏和定真,寫信請他們幫忙安排我空檔的時間。很快的他們便回信表示歡迎,還連接機、參訪的行程都搞定。

會議在馬來西亞全國教會協會總部舉行,食住也都在總部附設的客房和會議中心。馬來西亞全國教會協會總幹事是多年的朋友,總部的設備是最近才完成啟用的,用來做會議、起居都很方便自在。兩天的會議在委員的團隊精神合作下,成效不錯。不但達成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還順利的接到印度全國教會協會邀請,下次大會訂於2015年到印度舉行。CCA的下次大會主題,也在大家的腦力激盪下,達成幾個建議方案提交其中央委員會作決定。短短兩天的會議,經歷了團契關係的增進,協力合作的成效,大夥兒都充滿感謝。

世界上僅有的兩座藍色清真寺之一
(另一座在土耳其)
週六早上吃過早餐,送走大部分的會議成員,文宏與定真已經等在樓下,參訪的首站就是藍色清真寺,據說這是世界上唯二的兩個藍色清真寺之一,另外一個是在土耳其。馬來西亞是回教國家,由於回教是國教,除了建有國家清真寺外,在各國立大學也都有富麗堂皇清真寺。位於沙阿蘭的藍色清真寺原本是馬來西亞的宗教中心,後來隨著馬來西亞的政治權力轉移,馬國政府另建了國家清真寺。不過藍色清真寺仍保有其獨特以及傳統的氣勢與權威。藍色清真寺是很少有的清真寺裡提供有免費解說員的服務。解說員是個退休的人員服務親切,雖然不是很專業的,但是對一般的參訪者來說助益不小。

看過清真寺後我們轉往印度教的黑風洞 (Batu Caves)。這個印度廟是在印度境外最為著名的一座廟宇。據說洞穴的存在已經有四億年的歷史。後來逐漸建設成目前規模。洞穴離地面有兩百多個階梯高,抵達地點才記起幾年前到STM當客座時,曾由學生安排來過一次。不過看著高聳兩百多階的階梯,把它視為對自己心臟的挑戰與考驗,速度雖慢還是爬到洞穴上端一覽內外美景。

吉隆坡雙塔夜景
停留吉隆坡期間,除了文宏和定真熱情招待的探索行程外,馬來西亞全國教會協會總幹事 Dr. Hermen Shastri也安排了一個晚上的行程帶我們去看吉隆坡的雙塔,讓我們對這個在台北一 O 一之前的世界最高樓的美麗夜景做個臨別的巡禮。

倘佯於大金寺(佛教),藍色清真寺(伊斯蘭教)和黑風洞 Batu Caves(印度教)這些東南亞極具影響力的宗教聖地,即使身為基督徒,也能深刻感受醞釀其中的深厚靈性。每個宗教廟宇中所見的那些虔誠的膜拜、禱告的信徒,總吸引著我去索尋、想像那蘊藏心靈深處的奧秘和渴望。內心不禁禱求所有的宗教都能發揮善念,正向的貢獻人類的和平與幸福,而不再製造對立和仇恨。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共寫全球神學教育的新篇章

神學教育的危機與轉機

去年學假有機會到美國德魯大學神學院當研究學者,針對當前世界各地的神學教育作比較深
Torch Trinity Graduate University
入的了解與探索。這是一趟震撼的教育,從資料,對談與參與會議所取得的印象,新教的神學教育在全球各角落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雖然有悲觀的、有樂觀的,整體而言,主流教會與其神學教育正在崩塌中,福音派與五旬節派雖有增長,卻也難挽整體教會的頹勢。在歐洲神學教育逐漸為(諸)宗教研究所取代,神學教育與教會的疏離既重創教會的宣教動力,也讓神學教育本身逐漸喪失合法的學術身分。北美的神學教育雖然相對的蓬勃,然而隨著學生數的遞減,經營上的財務壓力日漸沉重,據一位北美神學教育評鑑協會的朋友私下預估,五年內北美將有三分之一神學教育機構或是需要合併,或是關門大吉。在亞非、拉丁美洲,神學教育雖然仍和教會保持密切的聯繫,畢竟基督徒在其社會中大多是少數(拉丁美洲天主教徒雖然多數,新教徒卻是十足的少數),資源不足,經驗淺薄,其神學教育大都停留在教牧養成的訓練中心型態的機構,缺乏深度神學學術研究的平台與能量。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約翰古登堡大學參訪記

再訪歐洲談神學教育合作

去年學假期間應WCCETE 及歐洲神學教育協會的邀請,到挪威奧斯陸參加了歐洲神學教育危機與展望的研討會,作為我學假研究大學教育體系下實施神學教育的優劣之探討的一部分。今年三月中有機會到漢堡參加WCCETE舉辦的有關普世教會協會釜山(Busan)大會後的普世神學教育走向的檢視與想望。兩趟歐洲行讓我對歐洲的神學教育有機會更貼近的觀察與體驗。說實在的,在身歷其境觀察、傾聽與辯論的過程中,所領會到的歐洲神學教育,原本那種宏大、傳統、悠久、深奧的印象,逐漸為悲觀的論調所取代。以許多歐洲學者,甚至教會牧者自稱處在後基督教時代的說法最能表達歐洲目前的神學教育處境,以及盛極而衰的危機情景。(見筆者:「成為真理的器皿」論文)。

在接到漢堡會議邀請之前,好友 Dr. Volker Kuster捎來信息,他已接受美茵茲Johannes Gutengberg University的邀請,將從荷蘭回到德國,接任宗教與宣教研究講座的職位,並開始創設跨文化神學研究中心的新事工,他問我能否代表長榮大學參加並祝賀他的就任禮,同時在他舉辦的研討會中發表論文及討論兩校合作事宜。由於時間剛好在期末考週,對課程影響較小經過學校行政程序同意後,確定了一年來第三趟歐洲之旅的約翰尼斯古登堡大學行程。約翰尼斯古登堡大學距離陳主顯牧師的住處不遠,因此決定提早幾天出發,順便探視陳主顯牧師夫婦,趁機與他們敘敘舊。上一次訪問陳牧師已是十三年前的事,當時是往伯明罕學假,順道參加改革宗與天主教會在羅馬舉行的對話小組會議時繞道美茵茲,在他家受熱情的招待了三、四天。這次則是想藉開會之便探視他們,沒想到經過聯絡,他們與 Volker也熟,因此就在他家住了下來。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漢堡的春雪巡禮

Snowing Mission Academy Conference Hall
普世教會協會(WCC) 的第十次大會將在年底在韓國的釜山(Busan) 舉行,這是WCC一九四八年創立以來第二次到亞洲來舉行大會。這次會議的舉行除了標示其六十五年來重返亞洲的意義,帶給亞洲教會象徵性的肯定外,也由於近年來世界經濟情勢的低迷,影響所有的普世教會機構,WCC 也不得不宣布在此大會後將大幅調整內部結構,持續近年來不斷的瘦身行動,將有進一步人事調整。因此大會之前的準備動作以及各單位的因應措施,顯得忙亂複雜。聽說有些知道自己將在大會後離開的工作人員也因此意興闌珊。

長年以來參與WCC的事務,從早期參與宗教對談,與Wesley Ariarajah,Hans Ucko 等成了長年好朋友,後來轉向神學教育與目前的 Dietrich Werner 有許多同工的機會,一起編書(handbook),一起組神學教育論壇(AFTE),一起分享亞洲神學教育的夢想。Dietrich 是一個深具委身、苦幹型的歐洲學者,在釜山大會之前他一方面準備為亞、非、拉丁美洲出版神學教育手冊,每冊都超過七百多頁的出版品作為大會提供各地神學教育者參考外,一方面也籌備大會前兩個禮拜的合一神學教育的全球學院(GETI - Global Ecumenical Theological Institute),及會議期間的神學對談(theological conversation),這些活動我都有緣參與:當編輯委員、參與教授團或有分於其中的活動。年初接到他的邀請函說三月中為了處理WCC 結構改組後的ETE(普世神學教育)的未來,要在漢堡召開一個小型的會議找各地的專家來討論。會議才安排一天半,我飛機的行程就要兩天,同時又是剛開學不久考慮向學生調課麻煩,然而在他的敦促下,我還是同意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