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春暖花先知

再訪 DC

Cherry blossom
剛到紐澤西不久,在網路上遇見怡和兄,一陣閒聊後,他就提議找機會帶我們到DC去看櫻花。他說依照往例四月底、五月初應該是櫻花盛開的季節。就約好四月底找個時間一起到DC賞櫻。三月中還在紐約皇后區過春假,怡和兄又來電話說北維州的台灣長老教會牧師臨時有事出城,三月底需要人主持禮拜,想邀請我過去。他自告奮勇承諾要提供交通上的服務。並告訴我們今年氣候異常,櫻花已經開始爭出頭來了,如果現在不去四月底去就只好看花枝了。上次來紐約留學時去過DC一次,已經三十年前的事了。既然交通沒問題我們當然樂意再訪一次DC,何況還可以有機會與北維州教會的弟兄姐妹見面。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驟逝的生命 - 悼念王輝彰牧師

借用的照片
兩千零三年我在南神院長任內,有一天一位學生澀澀的走進我的辦公室,手裡拿著一個信封,自我介紹說是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信封裡面是他獻身後到教會實習拿到的第一份津貼,他也沒看裡面有多少錢,但是他要把第一份收入奉獻給學校。我接過信封,看著眼前這一位年紀幾乎與我相仿的學生,胸腔泛起一陣熱血。這年頭學生找院長大都是經濟有困難,希望找到獎助學金,在學生階段就定意把第一份實習收入拿出來奉獻的,這是我從事教育行政工作遇到的第一位。過沒多久遇到南神的前總務長吳真實長老,向我提到有一位很優秀的姪女婿是德生教會的長老,放棄了原本高薪的職務獻身來讀南神。一問之下才發現,他就是這位王輝彰長老。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關於黃伯和牧師的思想

羅傳樵整理

「出頭天神學」

在基督教本土化運動之中,黃伯和牧師用力甚勤。他認為「神學工作最終的目的與意義必須是促成宣教的重新了解與完成。無論神學體系多麼完善、折服人,如果不能落實到實踐的層次,這種神學仍缺乏生命力。因此,神學工作必須包含宣教的實踐。[1]

然而如何進行宣教的實踐?依黃伯和的看法,宣教的實踐關係到宣教對象的政治情況、社會、文化背景、處境,換言之,並不是要求宣教對象放棄舊信仰,死抓著從猶太文化背景產生出的聖經不放,而是使上帝之國落實在宣教對象本身所處的境遇之中。因此,黃伯和在宣教的同時也極注重政治與社會問題之故,而這便是神學本土化中極重要的工作。

黃伯和重視本土神學,並提出了「出頭天神學」的主張。什麼是出頭天神學呢?簡單地說,為解決1977年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因發表「人權宣言」而承受空前壓力,故制定信仰告白來紓解信仰困境,其中便提出了「鄉土」和「出頭天」兩個神學主題。但在1985年,出頭天因為用語敏感而被提議刪除。在《本土神學講話》一書中,黃伯和提出他認為「出頭天」的神學意涵會比「鄉土」更豐富,理由簡述如下:

一、從用語上來看,鄉土比較過去、靜態,出頭天比較動態、未來。
二、「鄉土」和「出頭天」兩個神學主題遭到戒嚴時期統治者的不同對待,正顯示出後者的力量與挑戰性。
三、「出頭天」透過「海外基督徒自決運動」的推廣,已從俗語轉為可作為宣教的神學主旨。
四、當代神學家莫特曼曾引用巴特的:「神學不能是故園(home land)的神學,而必須是應許之地(promise land)的神學。」[2]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從基督徒性倫理看同性戀的爭議

這段時間接到很多年輕的朋友詢問有關同性戀議題的看法。在
網頁上也看到一些對個人有關這議題的不同解讀。僅將拙作披
露,作為分享。
摘錄自《本土神學的倫理關懷》,教會公報出版社,頁53~63,
1999年6月。

  最近由於部分長老教會的大專事工同工參與了籌組特別為關顧同
性戀者的「同光同志教會」,引發教會內外一陣騷動與爭論。尤其是
教會本身,由於長期對同性戀這個議題的生疏與漠視,一旦面臨此種
重大爭議性的倫理個案,難免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覺。相信有許多信徒
面對此一議題時,最深切關心的是如何從信仰的立場來看同性戀的關
係,特別是在聖經多處經文明顯對同性性行為持負面態度的情況下,
教會要如何維持信仰的一致性,並在倫理議題上為社會、人類文明的
更人性化作出貢獻。
  不可諱言的,同性戀的議題是當前普世教會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
,即使在社會較開放的地區,如歐美國家,教會在面對此一議題時,
也無不戰戰兢兢審慎以對。就筆者所知,許多在歐美國家的教會對此
一議題經過長期的研究,即使寫成研究報告,也多不輕易在會議中以
表決的方式來解決此一問題。這種審慎的態度顯示,同性戀這個倫理
議題所牽涉到之社會層面的廣泛,以及其對傳統人類價值衝擊的重大
。正反兩面意見所顯露的對信仰本質的了解,對社會內涵的期待,以
及倫理態度的取向都代表著當前人類社會兩種不同價值觀點。無論如
何,不做議決並不表示教會要逃避此一議題。相反的,教會應負責任
的面對議題,細心探究並撰寫立場報告,把議題當成討論、教育的內
容,藉由溝通的方式,在教會、社會中逐漸找出方向,形成共識,這
其實比舉個手來得有建設性與負責任。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曼哈頓記憶拾遺

The backyard of Union Church
趁著德魯大學放春假,我們安排了一趟紐約的行程。Union台灣教會的賴懿文牧師、師母知道我們來到紐澤西,好意的來看我們並帶來久未見面的林宗生牧師。聽說我們正在放春假,就邀請我們一道來到Astoria住幾天。Union 教會是我三十年前來紐約讀書時參加的教會,這裡留有我當留學生時的生活點滴,以及許多溫馨的記憶。賴牧師夫婦非常親切,在百忙的牧會工作下還是熱心的接待我們。幾乎每次到紐約來都會與他們聯絡,受到他們的招待與許多協助。
Street artists performing in Subway station

Union教會的地點就在地鐵N和Q線的30th街出口,交通非常便利,因此對我們想要利用假期重訪學生時代足跡的計畫來說,在教會住下來的確是個很好的選擇。抵達教會的第一個晚上,我們有機會與林宗生牧師閒聊,八十幾歲的他身體仍然硬朗,記憶很好。從他的口中揭露了許多陳年往事,連自己都不知道的經歷。我了解到在台南當神學生時代從他接到的助學金是三一教會信徒的奉獻,我發現了推薦我的是林信堅牧師。從彼此的分享、閒談中也才發現當初在紐約一群群留學生接受他款待龍蝦,招待看百老匯秀時,他是怎樣節儉自己,甚至有時必須睡到公園去。聽說我們想逛曼哈頓,他還是不厭其煩的回去從箱底找出他購買多年想要退休後好好旅遊紐約的曼哈頓,卻從未實現的旅遊導覽(林牧師在台灣人社團中有紐約市長的稱號)拿來借給我們。可以想見老一輩牧者對後輩或信徒牧養、關顧,無微不至的一般。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被民主所 擄囚 的教會


【推介文】
PTHU Campus, Utrecht, The Netherlands
去年底應荷蘭抗議宗神學大學(Protestant Theological University)神學教授 Prof. Leo  Koffeman 的邀請,參與由他召集的一個跨國的執行委員會,共同籌備一個有關研究改革宗教會體制的國際研討會,並由長榮大學列名為台灣部分的合辦單位。研討會的名稱是「在變動處境中檢視改革宗的教會體制」。會議是在2011年11月7~10日假荷蘭的烏德勒支(Utrecht)抗議宗神學大學的校區舉行,與會者包括來自歐洲、美洲、非洲及亞洲的改革宗教會學者,並邀請幾位天主教及不同新教教派的學者一起參與討論。研討會中總共發表了近50篇論文,各從不同的教會處境探討改革宗體制在變動處境中所面對的問題以及改革之道。可以說匯集了世界改革宗教會精英對教會體制的一次全面性檢視。會議中對長老教會體制討論不多,主要集中在改革宗的部分,特別是延伸自多特會議(Council of Dordt)影響的教制運作。


The meeting venue of the Synod of Dordt
美國長老教會的約瑟夫‧斯摩爾教授(Joseph D. Small)在會議中發表了一篇論及美國長老教會最近有關議會制度運作的省思論文,深刻觸及長老教會制度運作與信仰形塑的緊張關係,對強調形式民主可能造成信仰扭曲與教會分裂的危險提出警示,個人覺得與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面對的問題相近,值得做為台灣教會的參考與反省,因此徵得約瑟夫教授的同意,帶回來給《台灣教會公報》翻譯發表,以饗讀者。(文/黃伯和,長榮大學專任教授)

被民主所 擄囚 的教會

作者 約瑟夫‧斯摩爾 翻譯 吳銘恩
( 連載於教會公報3129, 3130期)


synod of Dordt 1618-1619
美國長老教會(PC(USA))在2010年舉行的第219屆總會,通過3項戲劇性提案來修改其教會憲章:1.以嶄新的教會治理系統來替代舊的體制;2.廢止對未忠實履行「一男一女婚約或獨身守貞」者不予授職封牧的禁令;以及否決了3.在信仰告白篇中,納入以合一(unity)及反隔離(anti-segregation)為主旨的貝爾哈信仰告白(The Confession of Belhar)。美國長老教會憲章的修正,需要總會700多位委員的過半數票決,及全美173個中會的票決通過,始能成案。教制篇(The Book of Order)的修正,需要173個中會的過半通過;信仰告白篇(The Book of Confessions)的修正,則需獲得2/3以上中會的議決接納。

總會開議期間以468票贊成,204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認可新的治理體制(a new Form of Government)提案,經全體中會表決的結果,僅以52%的些微差距獲得通過。有關授職封牧標準的提案,則在正反票數上接近,分別是總會議決的373比273票,以及全體中會的56%比44%。是否接納貝爾哈信仰告白,雖在總會很輕易地過關,票數為525比150票,但是在全體中會的票決結果卻為62%比38%,無法獲得法定2/3中會的接納。這3個提案的正反票數逼近,暴露出美國長老教會內部的深刻分裂。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麥迪遜學假之旅

久違德魯神學院


從達拉斯到紐華克飛行時間大概三個半小時,飛機在達拉斯機場就延遲了一個小時起飛,抵達紐華克已經五點多,關院長安排了一位韓國的博士生來接我們。交通順暢從機場到德魯大學不過二十分鐘。以前到過德魯大學神學院幾次,印象中的校園是樹木扶疏,有如公園。因為幾次來都是訪問性質,只到過神學院,對大學的整個校園並沒有甚麼印象。對週遭的環境更是毫無概念。在達拉斯時,關院長的秘書就連絡我們告知宿舍已準備好了,網路、電子郵件信箱也幫我們申請了,還為我們預備了起居、烹飪的器具。信中問我還有甚麼東西要他先準備的?因為原先關院長曾提到我們抵達時他可能人還在西岸。心裡思量剛到沒車購物不方便,於是請他先幫忙買一些簡單的食物。沒想到安排我們住的宿舍Tipple Hall就在學校的最中心,隔壁就是學校餐廳,走路到市區也不過十來分鐘。進到宿舍裡面整理得一塵不染,餐桌上擺著一大籃的水果、麵包、餅乾,鋪好的床頭枕邊還放著一塊巧克力。讓我們感覺到賓至如歸的受歡迎的喜悅。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達拉斯湖濱散記

旅行陌生之地

You are worthy.....
為了安排學假的研究地點,曾經寫了幾封信給不同國家的好朋友詢問幾個機構的可能性。最終我們接受紐澤西州德魯神學院關院長的好意,選定號稱花園城市的麥迪遜(Madison)作為我們短期學假的地點。支持我們的基金會鼓勵我們繞道達拉斯造訪當地的神學院。訪問美國次數不算少,卻從來沒有到過達拉斯。朋友警告我們達拉斯地大人稀,沒有車子就像沒有腳寸步難行。雖然過去有幾位達拉斯的神學院教授來訪過台灣,見過面吃過飯,卻沒有熟悉到可以幫忙安排行程的程度。南衛理大學的柏金斯神學院有一位好朋友,不過他是空中飛人,一天到晚飛來飛去,連我們抵達時他有沒有在達拉斯都無法確定。許多朋友開始給我們名單,牽來扯去都有些認識卻都是沒見過面或只是照過面的點頭之交。要央請人家幫忙實在開不了口。學校甚至有老師把他兒女的電話留給我們,說有需要就打電話要他們幫忙。心裡是很感激,但是總覺得不好意思提議去叨擾他們。好友莊牧師到過達拉斯,他好意的介紹他認識的一對年輕夫婦給我們,並主動寫信聯絡他們。就這樣我們與這對自稱旗山人的年輕夫婦取得聯絡,開始安排這個陌生之地的行程。

旗山人很客氣,無論我們提到甚麼需要,他們都很快的回覆【沒問題,不客氣】。不過這麼簡短直接的回覆方式也讓我們有些摸不找頭緒,需不需要租旅館,交通如何解決,需不需要租車,可以請他們幫忙到甚麼程度。那要住三個月的紐澤西幾乎被遺忘了,我們整個心思都放在思考如何安排達拉斯一個禮拜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