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04年3月25日 星期四

我看,這個人!


2001年四月在總會研發中心三年的任期屆滿,總幹事羅榮光牧師動之以朋友兄弟之情,半邀請半勉強下,要我接任助理總幹事的職務。經過總委會選舉一致通過,我終於無可避免的涉入到教會的行政與政治的運作中。這是我原本到總會接研發中心主任的工作時,和楊啟壽牧師思量再三希望能夠避免的結果。楊牧師甚至開玩笑,希望我到總會後,能夠不管事的到處溜達,從事思考的工作。可是人在江湖,往往是身不由己。

就任助理總幹事沒幾個月,突然接到英國蘭大弼醫生的一封簡短的信。這之前,我從未與蘭醫生有過個人的交往。久聞大名,卻從無機會見面,忽然寫信給我,稱呼我為「助理總幹事」,內容提到彰基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刻,希望總會能繼續借重黃昭聲院長的長才。其實在這之前,我和黃昭聲院長也不熟,過去在神學院時曾經為神學教育的事務通過幾次電話,連面對面談話都沒有過。只知道他是教會名牧黃武東牧師的公子。我曾經在神學生時代,在仁武教會聽過武東牧師一篇講道「我的」,印象深刻,到現在都仍歷歷在目。但是對他這位當醫院院長的公子就所知不多。

那年十一月,我以世界傳道會(CWM)議長的身份到英國威爾斯的天鵝海(SWANSEA)參加、主持執委會。蘭醫師不知從甚麼地方得到消息,打電話到會議地點給我,說要來看我。由於會議議程緊湊,恐怕他老人家舟車勞頓,我又無法接待,就和他約在我回程停留倫敦希塞爾(Heathrow)機場旅館的空檔見面。由於我的機班是中午起飛,蘭醫生一早就來旅館找我,在旅館談了一會兒,又陪我到機場,兩個人在機場簡單吃了午餐,我這才發現蘭醫師和我一樣對餐館點餐都很外行,兩個人只好點了最安全的三明治。一個早上的相處、談話,蘭醫師談了許多他們在台灣的陳年往事,向我介紹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歷史,一再表現出他對台灣的懷念,對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關心外,也重複他在前信中提起的對黃昭聲院長之經營才華與奉獻之心志的肯定。說起來,我對黃昭聲院長的初步認識,好像大部分來自蘭醫師的介紹。

蘭醫師給我的有關昭聲院長的印象,讓我記起另一個人對他的評價。在我當總會研發中心主任的第二年,由於規劃總會21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的方案,涉及到執行層面的組織結構問題。因此,邀請公館教會陳獻義長老來幫忙總會做組織再造的教育訓練及建議。陳長老在這方面有很豐富的經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過程中陳長老一再強調每一個機構從事組織再造的重要與困難,即使在他輔導下,能成功轉型的機構也不多。他認為機構要能成功的從事組織再造,有效轉型,與主管的支持、毅力及魄力有密切的關係。而在他的舉例中,彰化基督教醫院似乎是成效最好的機構之一。為了要瞭解彰基成功的因素,我私下向彰基的同工探詢,他們給我兩個具有強烈意涵的典型範例,一個是為了要使開刀房的排班時間能夠嚴格執行,黃院長自己連續半年的時間早上按時到開刀房門口站崗,激勵第一刀的醫師準時進開刀房。另一個是為了要貫徹以患者為尊的基督教醫院服務品質,要求在醫院五百公尺範圍內,停車位留給患者及家屬,醫院員工、包括醫師的車子要停到五百公尺外的地方。而這種近乎不可能的要求居然能夠在彰基落實。這些例子似乎也說明了蘭醫師所謂的經營長才的意思吧。

我個人與黃院長接觸的經驗始於處理長榮大學董事的財務問題。20017月受總委會詮衡為小組員,協助處理長大董事債務的工作。這是總委會已經處理了一段時間的議題。這次的小組任務大概是總委會最後一次的努力了。剛好總幹事出國公差,我必須暫代召集人的職務。說實在的,因為過去從未涉入這個事件,在小組中我應該是對這議題最陌生的。為了要瞭解事件本質及解決的可能性,我乃多方接觸、拜訪相關的人士,包括當事人及周遭可能提供協助的人。由於過去總會一直鎖定由屬下醫院出面協助的可能性。在一次南下探視母親的機會,我冒昧的拜訪了昭聲院長,向他請教他對長大這個事件的看法及解決的可能方式(我也曾為此私下請教過當時馬偕醫院的董事長)。記得當時黃院長給了我三點意見:1)長大既然是總會所屬的機構,總會沒有理由撒手不管。2) 解決的方法最好是由三家醫院聯手幫助總會,而不是由醫院直接幫助長大。3) 上上之策是由三家醫院一起合作,即使其他醫院有困難,彰基有能力也將義無反顧支援總會的解決方案。這個承諾無疑的激勵了善處小組後來整個處理過程的信心與動力。

處理長大董事債務的經驗,讓我回想到1999921地震時的另一段和昭聲院長相關的經驗。921地震發生時我剛好在荷蘭的萊登開會結束,人在回台的班機上,當天晚上抵達台北,隔天就加入總會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救災行動。記得好像是災後的第一天或第二天,總會同工接到前進指揮所的牧長急電要求立刻撥款一百萬作為救災款項,同時又傳來一家電視公司,向總會開價一百萬來為總會的救災行動作特別報導的事宜,大家正傷透腦筋,討論要哪裡找錢,如何處理的時候(當時救助款項都還沒有進來)。總幹事羅牧師拉我到一旁,笑笑的告訴我,彰基的黃院長打電話給他,挑戰他如果總會不能為此災難募到兩億元來做救災的工作,總幹事應該下台。後來彰基率先把醫院救災的款項撥入總會,讓總會統一教會資源來做救災的工作。而總會也果然不負使命,收到的捐款超過兩億元新台幣。

近兩年來,我回到南神服務,剛好長大、彰基與南神共同開展了一些合作的事工與計畫,我有比較多的機會接觸昭聲院長。在合作過程中,對他看待事情的前瞻、處事的執著,對工作深具熱忱,對人對社會具有濃厚的關懷,卻有時給人不留情面的感覺,這種不討好的內圓外方的人格特質,有比較深入的認識。也因此更加瞭解,為甚麼他會成功,及為甚麼他會成為爭議性的人物。(完)

2004年2月10日 星期二

為何信仰告白須重新制定?


解惑之窗

長老教會的傳承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是在1985年4月11日由第三十二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通常年會所通過接納的信仰告白。在接納後的信仰告白前言中指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係由英國長老教會馬雅各(Dr.James L.Maxwell)在1865年,以及加拿大長老教會偕叡理牧師(Rev.George L.Mackay)在1872年所開創。這兩個教會是承受蘇格蘭教會之信仰傳統,即加爾文在日內瓦根據聖經之宗教改革,提倡「榮光只歸上帝」的改革教會基本精神。

我們的教會從初創、接受古代教會的〈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以及1648年所制定的〈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至今我們仍然遵守上述信經與告白為信仰規範。

今日,我們面對因工業化所引起生活形態的急變,以及內外情勢的衝擊和不安,除了繼承〈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與〈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外,教會還需要面對「誰是主?」以及「教會為誰而存在?」等信仰決斷。因此,我們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憲法作此信仰告白,與上述信經及告白並用,作為教會禮拜的禮文,信徒個人、家庭及社會生活的準則。此信仰告白之制定乃強化,而非取代歷代基督徒所告白的信仰內容,以表白本教會之普世本質與宣教使命。

根植鄉土的信仰告白
由這段信仰告白前言,我們即可清楚發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制定此一信仰告白的緣由、目的及背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是由英國長老教會與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宣教師所開創,具有濃厚的宣教師教會特質。雖然在教會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學習聖經真理與各種不同神學傳統,但無可否認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仰傳統一直受英、加兩國的長老教會傳統的影響。積極的一方面是由之延續長老教會長老宗信仰的本質與傳統,消極的一方面則是因此而使台灣教會一直處於與台灣社會疏離的狀態。

從教會在台灣的實存角度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制定,實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除了繼續承認、遵守古代教會的〈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以及1648年所制定的代表長老宗傳統的〈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其實今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接受的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並非原來1648年通過的原告白,而是二十世紀初經美國長老教會所修改後的修訂版告白。)來確認其信仰的傳承與宗教特質,表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乃是普世教會的一個肢體,更是改革宗大家庭之一員的身分。同時,為使信仰能在台灣實況處境中得以落實,乃以台灣實況經驗與挑戰為依據,另作此一信仰告白。實是表明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把信仰根植在這一鄉土中的努力與苦心。

因應時代趨勢
為何要重新在台灣告白信仰,這可以說是台灣教會史上的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就。當教會覺悟到必須在台灣實況處境中起來告白信仰時,有幾個重要的徵兆已悄悄在教會內部中醞釀或發生了:

(1)這表示教會開始觸摸到了台灣社會的動脈,感受到台灣人民對教會信仰的質疑和挑戰。

(2)這種與台灣社會脈動的接觸可能導致教會信仰的危機,傳統的信仰告白不能、或不足以應付教會處身之台灣社會的困局,信徒亦可能因此在面對遽變的社會時不知所從。

(3)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已從聖俗對立、從外改信的宣教態勢,逐漸體認到認同與更新之宣教方式的重要。觀之此一信仰告白形成之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針對台灣之政治情勢所發表之三次宣言及其前後掙扎的過程,我們或可說這三個徵兆乃是同時存在於此一信仰告白之背後的。

改造台灣教會
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的發展,及其宣教歷史的演變來說,此一信仰告白的制定與通過,無疑是一項劃時代的創舉,也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神學發展的分水嶺。但是可惜的是自1985年制定通過迄今已有十八年了,長老教會總會雖出版了一兩本教材提及此一信仰告白,教會上下迄未對此一重要信仰文獻作系統的詮釋、介紹。即使地方教會引為禮拜告白禮文的也並不踴躍,遑論據之而來有計畫的從事信徒教育的工作。以致雖有告白之名,卻在信徒信仰生活上未達信仰告白之實。這實在是教會莫大的損失。

即使在十八年後的今天,觀之台灣社會的價值淪喪,人心動盪的情形愈形嚴重,我們反思教會作為宗教團體,如何在當前的台灣社會處境中來貢獻心力,為鄉土人民營造一個平安又充滿盼望的生活環境,也就是宗教扮演人民心靈的故鄉、靠岸的角色。我們認為建構一個以在地信仰告白為基礎的教會與信仰見證仍是今日教會宣教的不二出路。因此,我們企望教會當局痛下決心,大力推行此一信仰告白,來改造台灣教會信仰與信徒的生活,希望藉此喚起並幫助我教會兄姊一起以此一信仰告白來告白信仰,並進而見證上帝在我台灣教會、社會的恩典作為,並達成上帝所賦予我教會的差傳、宣教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