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06年10月10日 星期二

不需要遺囑的神學教授

撰文:呂莉莉攝影:陳鳳翔
在台南府城車水馬龍的東門路上,台南神學院質樸恬靜的校園靜立一旁。這所由西方宣教士創辦的學府,默默地與府城人民相隨相伴了一百多年,造就出許多上帝的忠僕,更成為培育台灣本土神學家的搖籃。
一九六九年,一個來自彰化鄉下的瘦小青年踏進了這個神學的殿堂,在他的行囊中,沒有家人的支持,也沒有經濟的奧援,只有上帝滿滿的應許與祝福。誰也想不到,這個出身大家庭,在眾多兄弟姊妹中不特別起眼的男孩子,日後會在神學與文化的學術領域綻放光彩,以縝密的神學思考及對鄉土的深刻關懷,為基督信仰與台灣文化搭建起溝通的橋樑。他就是台南神學院的神學教授,也是現任的院長黃伯和牧師。
談到黃伯和與基督信仰的邂逅,那是在他讀高中的時候,有一天,他和同學抱著好奇冒險的心情走進教會,基督徒之間親密友愛的氣氛讓他深受吸引。他開始參加青年團契,在神學生的帶領下,三、四十個年輕人一起查經、唱詩歌,這在當時的農村是很特別的生活經驗,也是黃伯和非常珍惜的一段時光。
回憶當年家裡沒有半個人贊成他去讀神學院,黃伯和說:「我成長的家庭是一個很傳統的民間信仰的家庭,整個庄社也很保守,信基督教等於是對全家族的背叛。」為了化解家人對基督信仰的誤解,黃伯和盡力修補與家人的關係。讀神學院的時候,黃伯和選擇自食其力打工賺取學費及生活費,不向家裡伸手拿錢,甚至只要手頭有多餘的錢,他一定會寄回家孝敬父母。
「我如果不能修補好和他們的關係,做基督徒的見證就沒有了。」「面對家人的批評,我不會當面和他們辯論,我會讓他們看到這個信仰對我的生活是很大的祝福。所以到後來,我的家人對基督教信仰都抱著尊重的態度,雖然我的兄弟沒有成為基督徒,但是基本上他們對基督信仰有好感,所以現在他們的孩子要去教會,都不會受到阻擋。」
耶穌基督的愛與恩典,改變了黃伯和的人生觀,也使他的生命充滿意義,不論是教學、做研究,或是擔任院長,他都能以充滿盼望的態度去接受各項挑戰,也能以坦然的心情面對生命的變化。在最近的一次心臟手術後,在友人的敦促下,他寫下一篇感言:「生命的禮讚——假如我需要遺囑」。黃伯和認為,生命是上帝所賞賜,充滿著驚奇與讚嘆,一切都是上帝白白的恩典,上帝要收回去,他也沒有話說。如果一定要有所交代,他只期待親人讓他的生命能夠有尊嚴地結束,不要勉強挽回,也期待能以樸素的方式去處理告別的儀式。
「死就是一切棄權,上帝召我去,我和這個世界就無份了,包括我的財產,應該都由我的太太全權負責。我期待周圍的人不要再以我這個已死的人來約束任何人。我們是很純真的來到這個世上,走的時候也應該要很樸素。我的遺囑就是交代所有的人不要去干涉我的太太,她有這樣的自由去處理這些事情。」因著耶穌基督所帶來的真實盼望,讓基督徒可以不戀棧世間的一切,這也是黃伯和一直認為自己不需要寫遺囑的原因。
你希望生活是什麼樣子?是日復一日地重複例行公事,還是一天比一天更有盼望?你期待自己的遺囑有什麼內容?是遺憾地列出一長串的待辦事項,還是充滿感恩與精彩的回憶?黃伯和的答案是後者。用心過生活,以溫柔謙卑的態度與耶穌基督同行,黃伯和這位出身於拜拜家庭的神學教授,用最實際的行動,打破了基督徒咄咄逼人的刻板印象,更讓認識他的人們有機會敞開心房,接受慈愛上帝的邀請,享受生命的豐盛饗宴。

2006年8月22日 星期二

序-- 台灣人的先覺-黃彰輝


台南神學院為tioh8表揚黃彰輝牧師對南神、對台灣教會e5宣教、對普世教會e5神學教育以及對台灣前途kap台灣人民之自由、人權e5貢獻,ti7一九八七年夏,當黃彰輝牧師ti7被放逐了22年了後頭pai2 tng2來到台灣e5時,特別頒贈伊「榮譽神學博士」學位。Ti7頒贈該學位e5學院準備e5褒獎文中,稱呼黃彰輝牧師講伊是:牧師、神學家、神學教育者、人權運動先鋒。並表彰其:「主張神學應釘根ti7本土,首倡實況化神學,成做後來普世神學教育e5方針。獻身領導台灣教會關懷社會,二度被選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強化台灣教會e5一體性。擔任普世基督教協會神學教育基金會總幹事,是台灣任職普世教會機構e5第一人。以及雖然遠離故鄉,猶原為台灣前途四界走chong5,又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國是聲明」發起「台灣基督徒自決運動」。Chit段褒獎詞e5描述e7-tang3[提綱契領]來摘要了黃彰輝牧師e5一生豐富e5經歷以及ti7教會、社會所做出e5多方面e5貢獻。
tui3黃彰輝牧師晚年傳出身軀違和開始,真che7黃牧師e5學生、朋友kap親人就一直籌畫tioh8 ai3如何趁彰輝牧師iau2 ti7-teh e5chun7趕快為伊立傳。其間北美地區e5南神校友iau2 bat託人專程到英倫從事專訪e5工作,聽講留落來近百卷e5錄音帶。如今黃牧師已經去世二十goa7年,繼南神決定將校園中siong7有古意之一e5「互談會館」ka7伊整修命名為「彰輝館」,來紀念彰輝牧師e5典範後,阮終於看tioh8第一本中文e5黃彰輝牧師e5傳記出版。黃彰輝牧師一生歷盡滄桑,為南神、為台灣教會e5宣教,為普世教會e5合一運動kap神學教育,也為台灣e5前途無怨無悔e5奔走,即使伊bat以稱其神學為「m7甘願」e5神學,來表達家己一生無法度看tioh8台灣人民通過自決來決定家己e5身分認同kap前途e5遺憾,伊一世人所做出e5貢獻,實在有真che7值得咱效法kap學習e5所在。因此,為伊立傳來ka7e5信仰事蹟流傳落來,是我等後輩珍貴e5資產。
張瑞雄牧師是本院校友,也是彰輝牧師e5學生,本院畢業後,長期旅居美國,ti7美國衛理公會服務,也積極追隨彰輝牧師投身台灣出頭天運動e5奮鬥。為tioh8蒐集資料,伊獨力風塵僕僕e5奔走ti7美國、日本、英國kap台灣之間,為咱chhoe7出真che7珍貴koh難得e5資料。如今終於beh出版成書,本人深感榮幸e7-tang3應邀為chit本書寫序。衷心希望本書e5出版,e7-tang3hou7台灣e5神學人,尤其是台南神學院e5師生,作神學e5典範,也e7-tang3再次激勵台灣教會e5宣教,以及對迄今iau2未完成e5台灣出頭天運動phah一劑強心針。彰輝牧師e5一生e7-tang3講是一幅所有台灣人e5心路歷程e5縮影,是台灣教會宣教歷史e5張本,也是台南神學院神學教育e5藍圖。願伊e5出版彰顯上帝e5榮耀,引chhoa7後輩e5腳蹤。

2006年6月9日 星期五

看見上帝的背影

2002年初,謝叔陽董事長及當時的院長邀聘小組諸位牧長到總會事務所探視我,邀請我回母校接任院長的職務。當時我內心的確作難。一方面南神是我投注一生心血的母校,如果我能為它作點什麼使他成長、茁壯,那是我無可推諉的使命。可是另一方面,我剛接任助理總幹事的職務,在總會的任期未屆,同時也深知學院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不是有限的自己所擔負得起。經過與謝董事長與總幹事羅榮光牧師數度的懇談、交換意見後,戰戰兢兢的接下這個職務。

這是我第四次進入南神,從一九六九年入學,迄今共三十八年的歲月,其間除了畢業後當傳道師兩年,出國進修不到一年,到總會服事四年外,都在南神度過。這幾次進出南神都各以不同的身份,前三次是學生、職員、老師,這一次則是行政主管的工作。這次的回來,因為是擔負著學院的發展責任,因此懷抱著破釜沈舟的決心。原以為這會是上帝給我的人生最後一個服事的工作(其實過去每次轉換工作也都抱持這種想法)。上帝的計畫人無法忖度,雖然我終將以退休的方式在七月底為我在長老教會服事的近三十年生涯劃下句點,出乎個人的計畫之外,上帝量給我的新的服事禾場仍然拋不開神學教育的領域。「籤放在懷裏,定事由耶和華」(箴16.33)我們無法全然明白上帝的計畫,充其量只看到上帝的背影,卻看不見上帝的面容。(出33.23

2006年4月15日 星期六

上帝的僕人

日昨遇見曹牧師轉來昭聲院長夫人的問候,勾起了對黃院長的懷思。匆匆的他的離去也已有七年之久,翻出在他告別禮拜的講辭,再細讀一番聊為紀念。20130530

                                                                           黃昭聲院長告別禮拜講辭 20060415

二十世紀美國一位很有影響力的倫理神學家Reinhold Niebuhr1892-1971)曾經引用一段話來作為他一篇很長的祈禱文的結束,這段話後來有讓很多人受感動,甲意來引用,他說:
            God give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ings
            which cannot be changed;
            Give me courage to change things
            which must be changed;
            And the wisdom to distinguish one from the other.
翻譯出來的意思是:「求上帝給我平靜去接受那不能改變的,給我勇氣去改變那需要改變的,給我智慧去分別甚麼是不能改變的,甚麼是需要改變的。」
人生是一個不斷在做決定的過程,負擔責任愈重的人,所做的決定影響範圍愈大,做決定所面對的掙扎也愈困難。Neibuhr對上帝求討的三項禮物:有平和的心來接受所不能改變的,有勇敢的意志去改變那必須改變的,以及能分別這兩者的智慧。從基督徒的信仰瞭解來說,這個祈禱也就是作「上帝僕人」的「順服與獻身」。

以賽亞先知曾為上帝宣告、描寫一個「上帝的僕人」的樣式,他說:
ah,我ê奴僕,我所扶持ê,我所揀選ê,我ê心所歡喜ê,我有將我ê伊,伊beh將公理傳外邦。伊無喧嘩,無出聲,亦無街路裡聽見伊ê聲。受傷ê蘆葦,伊無at折,beh hoa ê燈火,伊無phah熄;伊照真實,將公理傳播。伊無凊(chhìn)心,亦無失膽,直到伊地上設立公理;海嶼lóng thèng候伊ê教示。

這是以賽亞書出名的「上帝僕人詩歌」的經文之一。這些僕人的詩歌所描述的上帝僕人的共同特質是:勇敢主持上帝的的公理,愛心服事弱小的肢體,擱甘心為這些忍受苦難。這一個僕人形象的典範,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作基督徒的一生所追尋的,無非就是要效法基督,來活出這一個「僕人」的生命特質。

普世教會在這個禮拜都在過「受難週」,紀念耶穌的受難。十字架的苦難就是耶穌表現他的「僕人身份」的焦點與高峰。他以生命來見證他對上帝的順服,以及無怨(lun nei)無後悔的獻身。

治喪委員會選在今天(拜六),受難日已經過去,復活節即將來臨的時候來為昭聲院長舉行這個告別禮拜,我覺得有很有意義。希望昭聲院長的家屬及咱所有的親友,站在這個苦難與盼望的中間,重新發現昭聲院長的生命,以及他用生命所傳達給我們的見證。也從這個「生命的祭典」經驗到安慰、感激和盼望。

應該是兩年前的差不多是這個時候,昭聲院長、院長娘及幾位朋友,在沒有事先通知下,突然回到院長娘的母校-台南神學院,參加學院一年一度的受難夜禮拜,與學院的師生做夥守聖餐。那仍是彰基苦難、許多人經驗到傷害的年代。在禮拜後送他們一行的人透瞑要趕回彰化,在e hng 時風涼冷,神學院暗霧的路燈照射的昭聲院長的背影,我到現在仍然無法忘記的印象,我看到一個受摧殘的身軀,卻帶著堅定的腳步與自信的笑容。那瞑在我心裡浮現的一段經文就是我們剛讀的這一段:
       
受傷ê蘆葦,伊無at折,beh hoa ê燈火,伊無phah

我與昭聲院長認識的時間不久,不夠額讓我替他講「故人略歷」,但是有幾件代誌他的行事作風讓我印象深刻,也帶給我很好的啟發與學習:

1)      在我還在神學院當教務長的時候,他曾有一次為了要栽培醫院的同仁,在電話中與我爭論很久,到差不多要起冤家。我當時雖然和他的意見不同,卻很感動他對部屬的關懷與支持。
2)      九二一發生的時候,我還在總會,有一天當時的總幹事把我叫到一旁,告訴我:彰基的黃院長在地震後的第一時間打電話給他,給他挑戰說,這次的災難這麼大,總會至少要募集到二億元來幫助台灣人民重建,否則總幹事應該下台。後來彰基也是那些第一批將救濟款匯入總會,由總會統籌救災事宜的單位之一。
3)      當長榮大學遇到財務危機的時候,是他對總會處理小組堅定的支持,才扭轉整個的危機。在其他的機構表示無法參與協助後,那時,他與當時的彰基董事會都仍然異口同聲說,彰基是幫助總會而不是援助長大。身為處理小組的成員,我對昭聲院長與彰基董事會這種寬闊的心胸,及無私的信仰,經驗很深的感動與學習。
4)      在南部總會屬下機構整合的過程中,他與蕭松瑞董事長協力促成「長榮學園策略聯盟」。長大與南神合作的「台灣基督教與文化研究中心」,「社工系八十學分班」,「彰基神學講座」、「蘭醫師榮譽人文學博士的頒贈」等,很多深化信仰探討,造福教會牧長,擴大宣教能量的事工背後都有昭聲院長的用心、構想與出力。

除了這些我個人經驗的事蹟以外,咱也常從彰基的同仁聽到很多黃院長如何以魄力改造彰基的醫療文化,帶領彰基成長,以及他對原住民的關懷、支持的故事。

一年多前,昭聲院長從彰基退休的時候,他的同事曾以「鐵漢柔情」來表達他們對黃院長的印象。咱從他堅持改革的強勢作風,從他關心弱小的悲憫柔軟心腸以及他對信仰、對教會忠誠的認同,所看到的不只是「鐵漢柔情」的剛柔並濟的人格特質,我們更看到一個努力要追隨耶穌,作「上帝僕人」的強烈獻身與完全順服的信仰見證。他不只具備有去改變那需要改變的的勇氣,也具備有接受那不能改變的的平和的心。(na-si)他在決定欲義無反顧的去改變,或選擇順服來接受他所無法改變e- 的那個智慧是甚麼,咱無人能夠為他評斷。就親像他自己在退休前在「彰基院訊」最後一篇「院長的話」對自己所提出的評語,說他是一個「爭議性的人」。

確實,任何一個企圖對現狀從事改革的人,都無可避免的要成為爭議性的人。咱在這個受難週所在思念的主耶穌,豈無也是一個爭議性的人物嗎?耶穌甚至得為自己爭議的教導與作為付出生命的代價。Iau-ku咱各世代的教會及無數的信徒,豈不是因此一次再一次藉著信仰的參與和宣教的實踐,繼續在人類歷史中為他爭議性的教導與作為從事辯護與宣揚嗎?

咱詳細思考耶穌的教訓,反省我們信仰的內涵,那些最核心、最值得珍惜的信息,豈不都是充滿逆理與爭議?親像:
1.          耶穌教導我們說「施比受有福」
2.          作頭的要作細小,做大的要作差用
3.          代先的要作路尾,路尾的要作代先。
4.          到他面臨生命的最後威脅,他還挑戰的的門徒,
講:「人若ài tètio̍h看無家己,giâê十字架,來我。因為見若ài救伊ê性命êbeh失落伊;見若為tio̍h我來失落伊ê性命êbehtio̍h伊。」
爭議性的耶穌今成為人類的救主,耶穌爭議性的教導與作為也成為我們學習、效法與思念的對象。

 雖然不是所有的爭議性的都合於基督信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要成為有爭議的耶穌的門徒,咱無可避免的也要成為有爭議性的人物。昭聲院長在他的一生所丟給他周圍的人這些爭議的火把,只有歷史會顯出他的結果,但是,在他人生的下班時,他已經清楚的以他的言行、作為來向世界宣告:「他是上帝的僕人」,他已經從上帝獲得平靜、勇氣與智慧,來走完他的人生。

 歷史學家愛給咱講:「蓋棺才能論定」,但是,一個對歷史有使命的人,一個以信仰的獻身經營生命的人,往往是棺木也無法論定他的生命的。因為他們手所做的工,要久長留著。他們所建造的信仰事業不知在甚麼時候,甚麼地方要重新開花結籽,讓他的生命再次燦爛、活潑。

 今,受難日已過,復活節將在明天臨到。最大的苦難已經不再威脅我們,上帝應許的盼望要漸漸的顯露、明白。咱這些昭聲院長所愛的親人朋友,在此向他致上最後的告別。咱不是沒有盼望的,因為相信在永遠的故鄉,上帝預備的地方,我們的確將再見,閣耶穌復活的應許將把我們從黑暗、混囤帶向光明和平安。願上主與咱大家同在,特別與昭聲院長娘及他的全家同在。賞賜您們平安。阿門。

2006年3月11日 星期六

典範

日昨在會議中陳校長忽然傾身向我提起蕭松瑞長老家庭的近況,勾起我對這位深為景仰長者的懷思。蕭長老對彰基和長榮大學的貢獻,以及其謙沖為懷的典範,堪為後輩的緬懷效法。回來後把蕭長老告別禮拜的講詞再拿出來讀了一遍。斯人已矣,無限懷念。(20130616)


蕭松瑞長老告別禮拜講詞20060311

蕭長老在他過身的三日前(二月19日),有特別從醫院請假,在長老娘和親人的陪伴下面,到台南神學院參加「南神創校一百三十週年第二屆南神日」的活動,並在感恩禮拜中接受台南神學院頒贈「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

 他們全家都在前一日就到台南,我十八日晚上去飯店與他見面時,看到他精神很好。隔天,他也準時到學校。在一個多鐘頭的典禮中,他全程參與。到禮拜後半段,我偷偷問長老娘,是否要讓蕭長老先下去休息,蕭長老的回答是「沒問題」。在學位頒贈後的致詞,他的聲量堅定有力。沒有人會相信這個「榮譽博士」學位的頒贈,竟然是他人生參加的最後一個公開活動,也成為他一生的結論。

蕭長老是南神一百三十年來第三位獲頒「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的人。百三年來,南神頒過十五位榮譽神學博士,三位榮譽人文學博士。這些榮譽學位的頒贈,主要是希望為神學人及教會信徒塑造信仰典範。這一次,蕭長老可以說是用他的生命為南神,也為我們全體教會留下了真美(sui)的典範。

有關蕭長老一生所留下的,值得我們學習、紀念的模範事蹟很多,在此無法一一介紹。這次長榮大學專案室有幫助南神出版了一本介紹蕭長老的小冊,裡面有訪問蕭長老的長官、同事、朋友、學生及教會同工。大家對蕭長老 一生做人處事,都異口同聲,認為無論在信仰、在服事、在待人接物或是在各種挑戰中的堅忍、勇敢,都是值得我們欽仰、學習的典範。

在此我特別要提起蕭長老過身這半個月來,我個人在追念、回想的幾個感觸,來與家屬,也與大家分享:

我還記得,在蕭長老接受學位後的致詞,他在起頭提到「要感謝甚麼人」時。有引用戒嚴時期情治單位宴請教會牧長,用餐前欲邀請大家吃飯禱告的故事,來強調就是在高壓統治的氣氛下,他的信仰仍然讓他勇敢的向宴客的情治人員說:「是您們出錢、總是是上帝在請人客」。所以當他得到這個榮譽學位,他說要特別感謝兩個單位,就是我們柳原教會及中山醫學大學。他說,是因為這兩個機構所提供他在信仰及工作上的造就與機會,才使他獲得這個肯定。

典禮過後,我靜下來思量蕭長老這段話,我有兩點深刻的感動:1) 我相信蕭長老這個致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將這個榮譽博士學位當作上帝給他的恩典:「台南神學院出場地,是上帝在辦宴席」。所以蕭長老所得到的學位,不單是台南神學院的一個學位,也是上帝對他一世人「肯定」的記號。若是上帝已經用這一個恩典的記號來肯定他,為他的人生作總結,咱這些親人、朋友應該為他高興來感謝上帝。

我對這段致詞的第二個感動是,它對南神的勉勵與提醒。藉著這個學位的頒贈,蕭長老成為南神傑出的校友。他看母校所做的事工,不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社會性活動,乃是欲成為上帝的工具,把上帝的恩典媒介給他的百姓。若是神學院所舉辦的一個活動能通成為「上帝作為」的記號,讓人體驗到上帝的恩典,作為一個信仰的機構,我覺得沒有甚麼讚美比這個讓神學院感到更光榮、更高興。

聖經路加福音22章(24-30節)記載,在耶穌的人生最後一個階段,面對死亡的備辦過程中,他的學生出現一個爭論,他們在相爭「看從中甚麼人算最大」。耶穌藉著個機會對「偉大」的這個概念作一個革命性的詮釋,他說:

列邦ê君王做主來治理in;管轄in ê稱做恩主。 26 但是línán-nilín中間最大ê tio̍h親像序細,做頭ê tio̍h親像差用。」

耶穌用這個觀念來教導他的學生,他本身也以十字架的獻身來實踐這一個信仰。任何一個基督徒若是要真實、誠懇跟隨耶穌基督,都應該將這段教導,以及耶穌的十字架當作典範,服膺來付諸行動。蕭長老的一生可以說是這段經文的忠實寫照,他是一個努力成為基督徒的好模範。他無論在甚麼職位上都表現出看無自己,犧牲、奉獻,為了要讓上帝的國度得到彰顯的信仰態度。

在二月19日禮拜結束後的感恩餐會中,蕭長老娘、若怡和敦勝有分享他們作妻子(婦人)、女兒及兒子所體會、認識的蕭長老。會中大家都很受感動。從他們的分享中我有學習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真實的偉大,是很多代價堆積起來的」。

德國二次大戰期間,一個偉大的神學家Bonhoeffer曾警戒他所屬的信義宗教會信徒,講:「上帝的恩典不是俗價的」。耶穌有用他生命的重價來成就我們世人的恩典。若是上帝都需要透過耶穌犧牲的重價,來完成他造福世間人的事業。我們跟隨耶穌的人怎能想要擁有一切,不必付出代價,閣能達成效法耶穌的款式呢?

我相信蕭長老一生能為教會、社會,為台灣的高等教育做出這麼受人肯定的貢獻,他本身及他的某子、家庭,必定曾經歷許多的困境,忍受壓力,付出重價。蕭長老的成就可以說是他們全家人做伙的成就。是他們一起實踐耶穌基督的教導,以僕人的獻身與服事,甚至不惜將自己的生命擺出來,在家庭遭逢變故,自己身體帶病等各種艱難處境中都仍然不推辭、不休息來投入,讓許多與他們接觸(chi chiap)的人,經驗到福氣、幫助與貢獻。

今天這一段經文,給咱講,耶穌所介紹給學生的「偉大」是能力的偉大,不是權力的偉大。權力的偉大,會隨著職位的消失而過去。「能力」的偉大,是藉著服事使人從內心生出感激與欽仰。這是愛的力量的表現,是會感染的,生生不息的。我們教會在這個世界存在,無非就是要向世間人見證這愛的力量,以及藉著這個愛所推積起來的偉大。教會的宣教與信徒的見證,也離不開以愛的服事來更新人心,改造社會。基督徒生命所追求的目標,所以,是像基督教青年會的標語一樣:「不是要差用人,乃是要讓人差用。」咱所盼望得到的人生報酬,也不是坐大位、作領袖。乃是希望得到主耶穌親口的應許:

Lín就是常常kap試煉中ê 29 我用國封lín,親像我êbat用國封我一樣; 30 hō lín tīê國,limê桌;línbeh座位,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今蕭長老已經息他的工,他到人生的最後一刻都盡忠於他從上帝所領受的託付。上帝也愛他,讓他得到許多人的敬愛。我聽說在他病情危急的22日下午,長榮大學的董事在幾個小時裡面從台灣各地差不多全員到齊,在彰基為他祈禱、探視。可見與他同工的人對他的敬愛與支持。

中原大學董事長白培英先生談到蕭長老時強調,一般傳統觀念有自然科學的學者欠缺人文素養的說法,可是蕭長老雖然學的是化學與醫學,卻在人文科學方面同樣有相當的涵養。蕭長老可以說是一個有信仰,有愛心,有勇氣,又有才華的人。他的過身,雖然是他家庭的損失,也是我們教會、社會的損失。但是上帝讓一個人留落這麼美好的腳跡,以圓滿來接他回去,也是要留給我們對他有更多的思念,更深、更久的學習。

我接到蕭長老病況危急的消息是22日早上在總會召開高等教育委員會的時候,陳校長來參會,剛坐下來就接到電話,說蕭長老已經進入加護病房急救。我們大家暫停會議為蕭長老與他的親人禱告。會後,我趕到彰基探視。看著已經陷入昏迷狀態的蕭長老。魏院長夫婦陪伴長老娘與他後生、女兒圍在病床邊。蕭長老面帶安詳,親像在睏。我注目看他的面貌,心裡對自己說:這是上帝所喜悅的人,上帝已經給他肯定了,上主有用祝福來為他的人生寫下結論。

願長老娘、若怡、敦勝、敦凱及蕭長老所有的親人從這得到安慰。(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