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望志教授 / 翻譯:黃伯和
(pos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prof. Victor Hsu April 29,2012)
上主已經指示我們甚麼是善。他要求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 彌迦: 6:8
無論做甚麼,說甚麼,你們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上帝。- 歌羅西書:3:17
日光之下的台灣
稱自己為台灣人是甚麼意思?我為什麼要在意作台灣人的身分?這兩個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我,尤其是面對全球化和資訊高度發達的新時代,此一困擾有增無減。
作為一個出生於台灣的人,照理說我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應該沒有問題。其實不然,台灣的國際孤兒處境,以及在國際社會中沒有合法的身分以及缺乏國家地位,都讓我的自我認同變得更加複雜。更何況我雖然以出生於美麗島的台灣為榮,也認為出生地具有其重要意義,但是從更深層的關懷而言,我並不全然滿足於單純以出生地所賦予的身分。我體認到有關台灣身分認同的問題之複雜性已經超越了我個人的能力所能單獨處理或釐清。它是整個國家的課題,目前看來它甚至牽涉到國際社會的認同與肯定。
至於說為甚麼我會在意作為台灣人身分的問題也是同樣的複雜。當前,台灣的政治環境愈形孤立,在國際社會中除了美國、中國、新加坡及日本外,大部分國家的人民對台灣所知非常有限。至少對我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情境。台灣以及住在台灣的人民具有一切的權利去享有國際社會承認的主權,以及對自己所主張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選擇。
An-Ping Recollections |
回到一九七O年,當國民黨政府在聯合國的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時,國際政治的辯論焦點是哪一個政府可以代表台灣。然而這一個國際性的爭辯往往流於形式,只顧在兩個缺乏合法性,未經過人民以民主選舉產生、沒有代表性的政府之間作競逐取捨。無論如何,聯合國將中國的代表席位由國民黨政府轉給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件事,倒是出乎意料的促成台灣基督徒自決運動以及台灣獨立運動的出現,而激發了台灣意識的萌芽。在台灣內部,我們教會所提出的三個聲明(1971, 1975 1977),勇敢的評析了這個國家的命運,並呼籲國民黨政權採取行動“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在這短短七年間,台灣人民驚覺到美國有其自身的國家利益考量,台灣只不過是國際政治大海洋中的的一個小池塘吧了。喬治柯爾(George Kerr) 的名著“被出賣的台灣 "(Formosa Betrayed)為國際強權以自己的好惡把台灣視為棋子來翻雲覆雨的歷史做了總結。
陳水扁選上總統的事實非但沒有帶來台灣人民自我實現的更大成就,反而加劇了台灣以及台灣民選總統的卑微與屈辱。台灣人民原本期望美國會大力支持民主選舉產生之台灣總統的希望落空。陳總統所提出的幾個強化台灣人身分的主張(例如修憲以及改變中華民國的國名),都一個個的被美國,包括柯林頓及喬治布希所否決。逐漸升溫的中、美合作關係,壓制了一個尋求獨立未來以及自我認同之有自信的台灣的出現。今天台灣的邦交國數目較之陳總統當選之前還要少。
在此一政治局勢倒退的同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感受到遭受孤立。過去普世教會或教會機構的領導者通常會與我總會事務所經常保持聯繫,近年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受到的重視已日漸稀少,只有一些與我教會有特別事工關係的夥伴教會還與我們保持聯繫,而且大都是與宣教人事相關的接觸。普世教會訪客的銳減讓我們感受深刻。
更有甚者,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急遽的增加。在一個年度中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有十分之一的台灣人口數或是訪問或是居住在中國,許多的年輕人並且在中國求學。
這些晚近的發展,讓我更根本的從身分與自我認同的層次去看台灣人是甚麼問題,而不只是從地理位置來界說。事實上,過去四十年間我經常在世界六大洲各地旅行穿梭,每當我向外國朋友介紹自己是台灣人時,通常我得到的回應有兩種,或是“喔!您是中國人 "或是“台灣在哪裡?"每當我聽到這樣的問題我通常都感到非常憤慨,但我也學習到不應該怪罪這些外國朋友。這些朋友就像我一樣,都是長年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政治敵對歷史的受害者。這兩黨的競爭態勢壟斷了國際間的議題論述以及國際媒體的版面,以致於犧牲了台灣在世界版土上的空間以及台灣人民在日光之下的應有地位。
Taiwan Brand |
我倒是為了這些外國朋友沒有問我“台灣人是甚麼樣的人?"感到寬慰,因為我除了知道我是在台灣出生的之外,我實在不清楚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說,我也是國際政治以及共產黨和國民黨長期鬥爭歷史的受害者。而這也是為甚麼我在意,而且是深深在意這個問題的原因。
這一個簡單的「台灣人是甚麼」的問題濃縮了一整串複雜的因素,包括霸權政治,國際社會對台灣的無知以及我們自己未能週全的創造出清晰的台灣標識…。這是為甚麼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教會提出這個要塑造台灣以及台灣身分認同之品牌的課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一個神聖的任務(容我以更強烈的字眼說是「上帝的託付」),就是繼續幫助這個國家型塑未來。這個任務的實踐必須奠基在他的身分認同及核心價值上。這是一個迫切的召命。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台灣品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透過其在國內外的生活與見證,被賦予一個獨特的地位來對這個品牌作貢獻。就如我在十月份的研討會中所描述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具有的國際信譽、聲望以及所建立的國際網絡,使它成為整個國家的一個珍貴的世界窗口。換一個角度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因為曾經在戒嚴的黑暗時期為公義和人權挺身,並且積極的促進台灣的民主化,已經使它在台灣及普世教會成為一個出名的品牌,就是一個勇敢的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另一個同樣傑出的記錄是其對弱勢者的關懷,例如對身心障礙者的照顧,保護兒童免於經濟與性的剝削,促進外國勞工的權益,對抗污染以及全球暖化,以及在社工關懷和教會的全國性結構上讓原住民議題主流化。這些在台灣社會的生活上都是深具意義的成就。這些成就都值得普世教會大家庭給予熱切的支持,就像他們支持教會在民主化上的英雄式奮鬥一般。
Taiwan Brand |
這些事實帶我回到台灣品牌的議題上來,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當我們告訴外國人我們是台灣人時,他們不會再問我們是否是中國人或者問我們台灣在哪裡。而是當我們稱自己為台灣人時,他們會迫切的想從我們知道我們如何讓這個島嶼成為全世界都羨慕的國際認證產品。我渴望有一天我們不再被當作國際間的麻煩製造者或是國際棄兒,而是有尊嚴的、並有許多方面可以與世人分享、貢獻。
型塑台灣品牌
一、核心價值
要建立一個身分品牌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我們的DNA。換句話說,就是問我們的核心價值是甚麼?毫無疑問的,我們是耶穌基督的跟從者,委身於行公義,好憐憫,謙卑的與上帝同行。當然基督徒對自己的召命會有不同的了解,我們必須尊重並包容多元。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它的DNA可以用彌迦書6.8來概述。這就是我論述的起點。也就是說我把自己當作耶穌的門徒,在我所行的一切事上都能增進公義,行事憐憫並歸榮耀上帝。事實上我不能不這麼作,因為我的DNA就是產生自這棵葡萄樹,來自我的基督,我的主與救贖者。
二、 核心能力
要在我所行一切的事上能行公義榮耀上帝,我就必須具備必要的技能及專長。我必須適當的準備和裝備自己,以便我有能力在國際社會代表台灣。我的準備必須非常刻意的與務實。我必須具有語言的能力以便能在研討會、諮議會或國際大型會議中積極的參與。我必須學習台灣的歷史、文化以及當前台灣面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議題。無論任何時候當我對國際聽眾發言時,我必須是一個真正代表台灣人觀點的、道地的台灣國家主義者。當我以身為台灣人為榮時,我必須也是一個急切而樂意傳講台灣故事,分享它的特色、苦悶以及它的尊嚴和美麗的人。
三、參與、陪伴並支持跨國性的理想與目標
作為普世教會的成員,我也關心其他國家人民所遭遇的不公義。我會以適當的方式在他們的掙扎、奮鬥過程中陪伴他們,提供我的支持來表達憐憫之情。我也會向國際社會證明我願意與大家協力一起面對地球村所遭遇的急迫挑戰,例如:緩解貧窮,全球暖化,包括HIV/AIDS等的疾病,人口販賣,外籍勞工,自然災害的消減和緊急救助。我將主動的尋求機會參與各種國際會議並參與相關議題的提議和主張。在健康領域,有一個非常有效率的非政府組織(NGO)聯盟充當聯合國的輔助共同對抗結核病,瘧疾和愛滋病。在台灣政府一向強調要透過其醫療科技以及傳染病方面的技術專長來參與國際組織的情況下,台灣的公民社會有責任催促政府透過其專業能力和科技的專門知識(know-how)來付諸行動。
然而,我的參與不單只是為了提升台灣的能見度。我要全世界知道我們深切的關心是否留傳給下一代一個有品質的世界,以及是否能建立一個以公義、憐憫和謙卑為核心價值的地球村。我也要讓世界知道,台灣願意採取具體行動與所有相關的政府或非政府組織協力合作,來展現我們對社會中被遺棄者以及貧困的人特別的關注與愛心。
在國際間活動,除了能發展我宣傳台灣品牌所需要之支援的廣闊人際網絡外,另外一個好處是我可以增強對國際事務的洞察力和觀點,讓我能夠幫助導引並裝備我的台灣同事在國際事務上具有同樣的效率及專業。透過積極的國際參與可以幫助我自動提升並更新我從事國際事務的核心能力。
四、誠信品牌
為了要成功的確立台灣品牌,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同樣的核心能力、潛力和態度。為了確定品牌的推廣,被接受及認定,品牌的意像必須具有一致性。這也就是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必須找出方法來形塑這個品牌並確保品牌的完整性。為台灣及台灣身分塑造品牌基本上是一個過程,因為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不能像有限的商品一樣製造出來。它永遠不可能是一個成品而是必須不斷的接受辯論和審視。教會在這個品牌型塑的過程中站在國家的旁邊成為它的警惕與監督是很重要的。
五、網路和U-Tube,Facebook以及Twitter等社交網絡工具的使用
我的核心能力必須包含能熟悉應用高速資訊傳輸網路的能力。這不只是因為我在這方面的專長可以投射為我工作上的專業,它同時也使我能夠藉著一個按鍵而把台灣的故事與品牌傳給千萬個我所要分享的人。
在網路上述說台灣的故事,我們還要注意語言的使用,除了要有外國語言的規劃外,我們也必須努力以簡體字來作溝通,以便讓在台灣海峽對岸的大多數人民可以容易透過網路接觸、閱讀我們的資料,或許還可以透過部落格與我們互動來增加他們對台灣處境的認識。
台灣已經具備強大的網路和社會網絡科技的能力。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應該善加利用此一熟練的技術,設立一個中心致力於宣揚台灣故事及台灣品牌。
六、電影製作,電視影集以及U-Tube
要推廣台灣故事有一個深具潛力的領域,就是電影、電視工業和U-Tube的使用。我們必須找出在娛樂工業中的專才,敦促他們考慮制作具有國際訴求之有關台灣的電影和電視影集。為甚麼我們常看到韓國和日本的電影在台灣播放,卻鮮少見到其他國家播放我們的產品?或許我們需要分析其原因,一個具有廣泛國際訴求之成功影片的要素並不是甚麼秘密。我們應該鼓勵電影和電視影集制作人優先尋找有這種潛力的腳本。我們也應該激勵作家包括台灣人及外國人,以台灣的故事、文化及人民作背景來寫腳本,宣傳台灣品牌。基於娛樂工業在使用現代媒體上的成就,我們若不去嚐試看看未免太愚蠢了。或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較之其他台灣的機構有更好的機會去說服娛樂工業中的有力人士,考慮來推展和資助這一個事業。
七、主動尋找機會來促銷品牌
為了讓台灣品牌廣為週知且成為普世大家庭的語言,台灣在各種重要的國際場合具有能見度是絕對必要的。由於台灣的孤立情境,參與國際活動的機會不會自動掉下來,而是必須要主動去爭取。幸好透過普世教會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夥伴教會,我們還是有機會可以讓台灣的品牌在關鍵的地方呈現。
當前已有幾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開始推出品牌。首先當然是長老教會派有正式代表的普世教會組織。然後是這些組織所舉辦的活動。未來的數個月就有好幾個活動會舉辦。參加這些活動,我們教會必須確認所派出的代表具有核心能力。對那些已經被選為代表的人,我們教會也應該考慮如何確保它們的參與具有效果並能推銷台灣品牌。
再來,有一些機會是我們教會應該要掌握的,例如:韓國議題的普世論壇(the Ecumenical Forum for Korea)以及ACT聯盟。這些都是長老教會曾被邀請參加的,具有高能見度的普世教會活動。韓國的普世論壇邀集相關的普世教會機構提供北韓人道援助,北韓是當今吸引廣大國際關注的一個國家。居於普世教會協會(WCC)將在南韓的釜山召開大會,韓國統一以及東北亞和平的議題將成為普世教會討論與互動的焦點。參加韓國普世論壇將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機會參與關鍵性的普世教會新方案,並學習普世教會從事人道救助的方法。
ACT聯盟是最近才集合對發展與緊急救助具有關懷的普世機構成立的組織,其所揭櫫的兩個關懷領域吸引的不只是教會組織和宣教機構,同時包括北美及歐洲的普世救助機構。ACT聯盟提供一些機會讓台灣教會可以積極參與。但是要有效的參與這個組織,台灣教會必須對其代表作一些實務能力的訓練,同時要預備在經費上對聯盟之事工作出貢獻(不同程度的金額)。這是當今世界的現實,代表性意涵著要繳交會費。
八、 尋求合作夥伴與資助者
以上所列舉的多項任務將需要可觀的資源來確保這個品牌可以形塑起來,並且能保持品牌的完整性。既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資源有限,我們乃必須尋求合作的夥伴來資助不同的事工。我們教會不應該為了要募集必要的款項而感到負擔。如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可以率先成功的達成這一個品牌的塑造,或許也可以鼓舞台灣社會的其他人或機構參與類似塑造品牌的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