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懷念       張德香牧師

黃伯和

20201212

 

張德香牧師是我在南神的新約教授,也是我道學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張牧師是個很純真、心無詭詐的基督徒、神學家。他不善交際卻一向誠懇待人。我當他是長者,他卻待我為朋友。

我跟張德香牧師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許多不同的面向。

1.       學生時代他是我的老師,論文指導教授

2.      我在紐約協和神學院進修期間,他在紐澤西的家幾乎成為我的寄宿家庭,只要有連續假期,我就往他家跑。

3.      回南神任教後他是我的同僚、長官(院長)

4.      我擔任南神院長期間他是學校義工隊的領隊

5.      離開南神後,雖然我們相聚時間不多,我們一起打桌球、看花展,談神學、論時事。

6.      2019年十一月他被全民台語聖經協會推選為繼任蕭清芬院長的協會理事長,我則同時被推為協會副理事長。

 

這是一段亦師亦友,既同工又傳承的關係,讓我對張牧師有著一份特殊的情份。對於他的驟然離去,確有深刻的失落感。

 

作為新約的學者,他是個認真的老師,雖然我後來並沒有因為跟他寫論文而以新約學研究作為我的主修,那篇論文的寫作經歷卻啟發了我後來在詮釋學方面的興趣並影響我整個神學建構的思路系統。

這一段師生間的學術對話,也成為我們後來談話的重要媒介和主軸。一九八二年我第一次出國,隻身到紐約協和神學院進修期間,雖然學校附近有黃文雄牧師如兄弟般的接待與關照,吳來好長老和Union Church給了我學校生活之外的很多陪伴和支持。當時最為興奮的就是有連續假期時,張牧師會開車到紐約來接我到他紐澤西的家去度假。張牧師說回到美國雖然能與家人團聚,但是周遭沒有人可以談論神學,覺得很不適應。因此每次到他家,客廳一坐下來,就東南西北的聊不停,大半時候都要張師母楊瓊珍老師來打斷我們,說放假來家裡就不要再上課了,讓伯和輕鬆一點。即便如此,每有連續假期我都期待著張牧師、牧師娘的邀請到他家作客。記得有一次從張牧師家度假回到學校,居然在自己的房間門口看到一盒東西,打開一看竟是郭榮敏牧師來看我,找不到人留下來的一盒煮熟的肉品。南神師長在國外對後進的關照,美好的傳統,值得珍惜與回味。

回到南神任教時,張牧師是我的senior,後來更當上院長成為我的長官。學者主政,卻遭逢學校山頭割據的年代。即便有心也無力施展。後來幾度機會與張牧師談話提起,知道那是一段蠻辛苦的經驗。張牧師是很傳統的知識份子,他對學校的忠誠與關懷是無可撼動的。無論順境逆境,他對南神的愛從不曾妥協過。

兩千零二年,我應董事會邀請,結束總會的工作回到南神接任院長職務。鑒於在總會四年研發中心借重多元人力的經驗。在發現許多南神退休同仁、校友,甚至教會信徒的珍貴人力資源,乃設法修建校友會館,發起組織義工團的構想,藉以擴展學校的網絡,豐富學校資源。張德香牧師以退休院長的身分沒有第二句話投入這個團隊,成為學校的大幫助。

後來我從南神退休後,與張牧師相聚的機會就不多,難得幾次邀約打桌球、看花展、偶而談論教會、社會時事,評論神學、宣教的事工。可以感受雖然年紀漸長,張牧師仍然一如往昔,保持著純真、熱情。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我前往波士頓參加神學會議,借住林俊育長老家,並有機會拜訪賴永祥長老,開始與全民台語聖經協會有較深入的接觸。回到台灣後林俊育長老告知,因為蕭清芬院長擔任協會理事長多年,一直希望能有傳承接續的安排,因此他們邀請了張德香牧師擔任新一任的理事長,林長老說與賴長老商量過希望我擔任副理事長來協助張德香牧師。一方面在這個協會成立之前,我在南神院長期間就與幾位關心台語文的朋友發起組織台語促進會的事宜,另一方面,張德香牧師剛接理事長能從旁協助也是美事一樁。我就沒有推辭接受了這個安排。不幸開過會議,都還沒完成新任組織的登記,還沒機會展開工作,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連構想中的由新任理事長召集小組來討論事工方向的心願都還沒著落,就聽聞張牧師住院的消息。幾度想去探望也因疫情的緣故未能成行,如今故人已逝、哲人凋萎。令人不勝唏噓。

懷念張德香牧師,一位如小孩般純真的神學家。

 

許江麗香長老告別式
慰詞
黃伯和
20201121

大雄兄、許江麗香長老的遺族、親友,各位來賓,

1.     許江麗香長老是一位優雅、美麗有親切的基督徒。他的優雅美麗可以媲美今日會場的花團錦簇,他的親切吸引的今 日這麼多親友爭相親臨會場與他做最後的告別。感謝遺族給我這個機會,在許江麗香長老人生最後的一程來向伊的親人與各位至交好友講幾句安慰的話。我一方面感到不配,一方面也感到榮幸。

2.       我相信咱中間有許多人都比我更適合在這個時候來扮演安慰的使者。總是,在這個一世人只有一擺,也是最後一次的相辭的時刻,我有這個機會來表達對許江麗香長老的敬意,同時通互遺族知道,您們能通擁有許江麗香長老這位母親、長輩,實在是上帝極大的恩典及祝福。這是我感到真有意義、真榮幸的工作。雖然咱攏知,人的安慰是短暫、有限的,只有上帝的同在與應許,欲拭去您們的眼淚,在毋甘的中間仍然有盼望、充滿感謝與安慰。

3.       與許江麗香長老熟識,在我過去擔任南神教授19年,院長五年以及在總會擔任研發中心主任及助理總幹事四年期間,有不同款性質的接觸與同工。在我印象中的許江麗香長老是一位很客氣,很有愛心的的長輩。每次與他接觸、到陣都親像在春風的中間散步那麼輕鬆自在。也親像暗暝的燈塔,給人安全、提供盼望。每一次想起伊所出現的攏是伊親切的笑容。

4.       有好幾次與他接洽、參詳學校與教會的的事工,徵求他的看法與建議後。他都會自動告訴我:黃牧師,若有甚麼需要,請你不要客氣,讓我知道。雖然記憶中,我親像還不曾針對個別事工向他開口過,但是,我一直把他這句話當作資產,讓我計畫任何工作都有一份信心,知道上帝備辦的豐盛超過咱看得到的有限。

5.       記得二十幾年前,神學院因為院長人事變動而造成南神事件,校內師生因為校園的緊張無法安心教學、研究。我就想說試看邁找一個新的管道來繼續神學的研究。我找陳南州牧師合作成立一個【出頭天神學工作室】,通過開研討會、做出版的工作。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是哪位朋友將這件事報告許江麗香長老知道。後來他就成為工作室的長期支持者。一直到我轉往總會任職。工作室的事工才停止。

6.       類似這樣,不必開口在他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就伸手協助的事件,我相信我們當中一定有很多人跟我同樣經歷過。

7.      三、四十年來,通過多多與故人接觸的經驗,我深深感覺他是一位真誠懇、用生命在實踐跟隨耶穌的基督徒典範。在保羅論基督徒的恩賜,所舉出的人生至善道路的三個要件,就是信、盼望與仁愛。通講就是許江麗香長老留給我們最具體的模範,也是她人生顯著的標記與見證:

1)     她是一位有信心的人:她的一生起起落落,經驗過富貴與貧困,順境與逆境。總是,在富有、順境時她謙和、親切。在困頓、危機時他持守信仰、堅持清白作人。無論遇到生命中的高山、深谷或是嚴酷(hat)的挑戰,都未曾讓她對上帝的信心有所動搖。她總是說,『靠上帝,行去就有路』。她的信心是那種在談笑的中間散發出來的交託與平安。

2)     她也是一個不放棄希望,並提供盼望給人的人:在大雄兄為她母親撰寫的七十歲口述回憶錄中,許江麗香長老提到講『作上帝兒女何等福氣』這首歌最適合說明他七十年人生的真實體驗!歌詞是:『在安穩中一切順利,在風雨中靠主無離,在失敗之時無餒志,在捆逼時陣會堅持,作上帝兒女何等福氣。在絕望中信心看見,在冷淡中心無推辭,在艱難之時相扶持,在死蔭山谷主安慰,作上帝兒女何等福氣...

在他的口述回憶錄中,他總結他的人生態度說:「生命中有一些時陣的記憶是非常珍貴的,不論哀傷或喜樂,都會互伊無法忘懷(pang boe ki),這些情景常常出現眼前,或是憂傷或是感動,這些過去的往事,在她的人生發出光芒,給伊氣力、成長,也堅定伊的信心來奠定家業。』

這是一個以信仰詮釋自己的人生經歷,所發出的充滿活潑、盼望的人生態度,並因為an ni伊成為伊周圍的人盼望的泉源。

3)      許江麗香長老是個有愛心的人,這點,我想不需要我加做說明。相信在場各位親友都是最好的見證人。大雄兄在 【母親的無遺憾人生】文章裡面一段 「愛人親像自己的實踐者」,有真簡要的舉列他的老母愛心的作為。她的愛心從小到大、從內到外。不只在自己的兒女、親友,從家內的人,到身邊的朋友,教會的兄姐妹、宣教事工,總會、神學院、長榮大學都有她愛心關注的許多值得數念的故事與記號。伊甚至曾將自己的厝免費提供成大學生、也有牧師的女兒住宿,接受他的關照。她對人的關心無微不至,做足、作滿,不干單是表面客氣與應付。

 

重複這些故人的信德往事,是要提醒遺族,您們的老母、阿嬤87年的人生,確實是豐盛的,充滿上帝的恩典與祝福。她不只是您們的寶貝,也是許多她身邊朋友、信徒的好厝邊與幫助。

若是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那麼在您們媽媽或是阿嬤這一個死亡的事件中,您們除了不捨外,應該有一份感激,也有一份責任的啟發,就是感謝上帝賜給您們這麼值得學習、敬佩的長者,並應該學習將她的好典範傳承在您們的家族,讓您們世世代代都得到上帝的疼愛、應許與同在。

願上帝親自安慰您們。(阿們)

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印度之旅

心靈秘境



雖然相較於其他地區,每次到印度都會感覺有諸多的不便。無論是交通、住宿、飲食,甚至是喝個水都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膽。每次行程都會告訴自己「這將是最後一次來印度」。但是,仔細算起來,造訪印度已經不下十次。心裡總還是對印度存著一份無法割捨的感情。每當有會議安排,或者應邀講學、造訪,都還是欣然答應,熱切的想再飛往印度。

AFTM籌備成員在希倫坡大學集會

好友周勉教授 (prof. M. P. Joseph) 去年中跟著我的腳步毅然決定退休。在台灣任教二十幾年,一下子要退休回印度,實在不是容易適應的。退休前他一再叮曯我要去印度看他。雖然幾年前曾經到過他客啦啦的老家住過一個星期,對他退休後回去安頓的情形也的確關心,因此就答應安排。退休前找了幾位過去在國際神學教育界同工的夥伴磋商過為亞洲神學教育轉型新路徑,籌畫組織一個亞洲神學運動論壇 (Asian Forum for Theological Movement, AFTM), 就趁這個機會安排在加爾各答的希倫坡大學 (Serampore College) 辦一個成立的籌備會。 邀請了來自韓國、斯里蘭卡、孟加拉、美國、印度、台灣等十多位包括天主教與新教不同教派的神學運動者一起坐下來做一些腦力激盪。再把我們的行程延長往南向拜訪幾間神學院及草根神學機構。然後再到周勉老師家與他們共度台灣的農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