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永生之道

經文:路加福音十章25~37節


前言:
1.    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我們常常引之為做好事,或成為好人的典故。其實他的核心信息不是成為好人或做好事,而是如何讓人得救,享有永恆的生命。
2.    我們每一個人成為基督徒或許背景、動機都不一樣,在教會中領受的也有不同。然而教會做為基督的身體,當我們參與其中,不管我們動機如何,我們都無例外的成為基督身體的一個肢體。肢體與身體之間的的結合,最主要的收穫無非是生命力的支取。分享基督的生命因此是教會所能提供給信徒的最大,也是最豐沛的祝福。
3.    我們今天所讀的路加10.25-37就是為我們點出了跟隨耶穌,參與教會在本質上所追求的目標是甚麼?我們要透過這段經文來與大家思考如何發現救贖的秘訣,如何步上得永生的途徑。


一、          永生之道
1.       10章25節:律法教師來試探耶穌,說:「老師,我該做甚麼才能得到永恆的生命?」這是這段經文的核心,也是好的撒瑪利亞人故事的內涵。這個問題引出了兩個重要的答案,一個是律法書上的教導,另一個則是耶穌的詮釋。律法書上的教導根據律法教師的回答是【愛】--愛上帝和愛鄰人:「你要全心、全情、全力、全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v.27)
2.       【愛】是關係之性質的表現。律法書教導的永生秘訣第一項是【無保留的】愛上帝,也就是把上帝看成我們生命中的第一。因此我們會為上帝而活,順服上帝的帶領,活出上帝的生命,這就是得永生的第一個條件。愛上帝是生命內在的素質,人有沒有愛上帝,我們無法從外在表現看出來。有的人信仰表現火熱,可是他可能只是愛自己而不是愛上帝。有的人安靜自守卻能無私的委身。愛上帝與否因此是以一個人的心靈是否敬虔為判準。
3.       律法教師向耶穌的提問是【該做甚麼才能得永恆生命】,這牽涉到律法書上所記的第二個回答:【又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愛鄰人是愛上帝的延伸。愛上帝是內在的心靈特質,這特質在生活上就表現在他與鄰人的關係上。換句話說,律法書的教導是信心與行為並行,活出與上帝親密的生命,就可以得著永恆的生命。耶穌對律法教師說【他回答的是,照這樣做就可以得著永生】

二、  永生的經驗
1.   律法書的教導是得永生的理論,所以耶穌的回覆也是理論:【照理說您照這樣做就可以得永生】,但是照理說的事情不一定是經驗到的事情。因此律法教師要繼續問實踐的問題:【誰是我的鄰人】。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就是耶穌針對這一個如何實踐上帝的愛來經驗永生的回答。
2.   這個故事帶給我們幾個重要的啟示:
01、 鄰人不能單靠血緣、地緣、宗教或國籍來界定。真正的鄰人是有愛的關係,具有慈心、憐憫的人。
02、 鄰人因此不是被給予的,不是等出來或認出來的,而是去創造出來的。對需要的人施予憐憫就成了他的鄰人。
03、律法教師的問題【誰是我的鄰人】,在這裡被耶穌更改為【你要成為誰的鄰人】。
3.   你去,照樣行。耶穌的命令式語氣,不但把律法教師的試探丟回給他。更重要的是他暗示了得永生、經驗就贖的奧秘,那就是在【悲憫,關懷和救助需要的人】,這種關係的修復和建立中,我們體現了上帝在耶穌道成肉身與十字架彰顯出來的生命,我們經驗了救贖和永恆生命。


三、  永生是跨越藩籬的生命
1.   我們肉體的生命是有限的:時間的限制,空間的限制,自我意識的限制,以及人際關係的限制。永恆的生命是指超越肉體有限的生命,因此必須在自我意識和人際關係上先行超越。(要改變世界先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2.   耶穌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教導我們透過愛鄰人、得永生是必須超越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的歷史仇恨,要超越祭司和利未人宗教、社會與經濟利益的自我意識的顧慮。透過愛的心靈素質所表現出的慈心,助人行為,我們不但創造出鄰人,也經驗到生命的豐盛與喜樂。
3.   教會或信徒參與耶穌的上帝國運動,就是體現好撒瑪利亞人的典範,活出跨越藩籬的  生命,拓展生活的視野和領域,體現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所彰顯的永恆生命的奧秘。希望我們教會能持續展現這一個德永恆生命的奧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