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加爾文對現代教會的啟迪


--紀念加爾文冥誕500週年

「前言」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1509710-- 1564年5月27)作為宗教改革運動的主要改教家之一,其對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貢獻,相關的研究與著作可以汗牛充棟來做形容。本文不擬贅述。適逢加爾文冥誕五百週年,普世教會紛紛以舉辦研討會,出版等方式來紀念他,香港文藝出版社翁傳鏗社長去年五月來台灣訪問就要筆者為該社規劃中要出版「加爾文的生平」的新書寫稿,並給了我題目:「加爾文對現代教會的啟迪」。因此本文主要在探查加爾文這個人及其思想對現代社會及教會所具有的價質與貢獻,來說明在今日處境中紀念他的意義。

「加爾文這個人」
加爾文生於1509年,死於1564年,一生只活了五十五歲。從今日人的壽命來看,可謂英年早逝。然而,綜觀其一生,從1533年因為好友柯蒲(Nicolas Cop)就任巴黎大學校長講稿的事件,讓加爾文涉入宗教改革的浪潮,因被通緝而逃亡開始,加爾文一生參與宗教改革的時日,也有漫長的三十多年的光陰。

一般而言,從事改革運動的人,應該多是熱情洋溢,勇敢豪邁。不過加爾文因為自小深受哲學、修辭學訓練,加上嚴格的法律薰陶,養成他一絲不苟的嚴謹生活態度。他留給人的一般印象是:敬虔、羞澀、嚴謹而帶有一點嚴厲的形象。人文涵養加上法律的訓練養成他思考細密,善於組織。這對他後來的神學思考,著作,以及在日內瓦的改教活動,都有顯著的影響。另外,他的家世,尤其是其父、兄與羅馬大公教會諾陽教區之間的爭議與恩怨,想必也是促成他矢志獻身宗教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爾文終其一生把日內瓦打造成新教的羅馬。他除了延攬大批歐洲新教難民到日內瓦,壯大新教徒在日內瓦的勢力外,他設立日內瓦學院,透過教育延續並拓展宗教改革的影響力。後來在蘇格蘭、荷蘭的改教運動貢獻深遠的諾克斯(John Knox)以及亞民念(Jacobus Arminius)都曾到過日內瓦受加爾文的薰陶、影響。更重要的是他奮力不懈,與反對者抗爭,經歷挫折,去而復返,終於透過訂定「教會典律」把日內瓦打造成一個以上帝主權為依歸的紀律嚴明的城市。

「加爾文的神學思想」
加爾文作為改革宗教會的鼻祖,不只是因為他領導了法語區的宗教改革運動,更是因為他的神學思想所具有的獨創性與深刻影響力。加爾文的著作甚豐,他的神學可以用其費盡畢生精力完成的「基督教要義」作代表,這本書他先後撰述、增補達23年之久 (1536- 1559)。他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護教」,因此他的神學思想可以說是非常處境化的。他一方面箴貶當時羅馬教會的缺失與腐化,一方面也力陳信仰與教制的歸正之道。

延續宗教改革陣營的三大改教信念:聖經中心(Sola scriptura),因信稱義(Sola fide),以及信徒皆祭司(priesthood for all),加爾文的神學建立在幾個獨特的強調上,下面列舉四個筆者認為相對於其他的改教家比較獨特的主題:
1)      整個加爾文的思想系統可以說就是建立在「上帝的主權」的基礎上。加爾文斷言,上帝的主權是至高無上的。他不單是創造者也是維持者,是創始者也是成終者。換句話說,上帝不會受任何環境所控制。一切都出於他的旨意;因此,上帝可以決定一切人、事、物的結果。上帝的主權是要讓他的目標可以達成。沒有任何事物能阻撓他的計畫。歷史也是根據上帝預定的旨意實現的。
2)      恩典與預定:根據上帝主權至高的思想脈絡,加爾文延襲奧古斯丁極力強調上帝恩典的純粹與不可抗拒特性。他所發展的預定論可以說就是此一信仰主張的最徹底詮釋。當然,加爾文的恩典教義,牽涉到其神學的廣泛面向,包括人的全然墮落、上帝的揀選,以及有限救贖等的觀點。
3)      教會體制改革:為對抗羅馬大公教會的教皇專制體制,落實改革派的信徒皆祭司信念,無論是加爾文或後來在蘇格蘭從事改革的諾克斯,為教會發展出來的以信徒為教會權力來源的教會體制,可以說是代議制度的典範。對改教後教會組織的模式與運作有重大的影響。
4)      政教關係的界說也是加爾文神學的一個比較突顯的主題。宗教改革期間,由於反對羅馬大公教會數百年來教皇權與世俗王權的糾葛,許多改教家都傾向主張政教分立,政教分離的立場。唯加爾文站在強調上帝絕對主權的信仰上,試圖把政府與教會一併納在上帝的統轄之下。他主張人是處在雙重治理之下的。當馬丁路德因此發展出他的兩國論時,加爾文則努力著試圖建立他的神權社會。


「在今日處境中紀念加爾文」
今日的教會與社會距離加爾文的時代已有五百年的歷史。五百年的時空移轉,讓我們再回首改教家的功過得失,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深入檢視,引為效法或警戒之處。如果我們體認神學、信仰基本上都是受囿於處境的,其評價也必須以其處境需求為基礎,那麼,單純從今日的觀點來要求、評論古人既不公平,也無意義。不過站在宗教改革時期之處境中的歐陸社會,想像改教家獻身的心境與改革的腳蹤,倒是有很多值得我們今日紀念與學習的地方。
一個人的身世與作為是整體的,要瞭解加爾文,我們不能只看其一個面向,他的出身、教育背景、信仰虔敬、神學思想以致於對改革的堅持與獻身,是無法分開來的。換句話說,我們無法在今日社會複製一個像加爾文一樣的改教家,但是當我們回首凝視這位締造歷史的一部分的改教家時,我們仍彷彿可以穿過時空在陌生之地追尋他的腳蹤,改教家似乎透過我們的紀念與回顧對我們今日的社會繼續講話:
1)      對改革宗(歸正教會或長老教會)的信徒來說,我們要如何重新評量自己宗派的傳統,就是透過加爾文的生平經歷與神學思想所塑造的改革宗信仰與教會制度與使命。而不至於食古不化,喪失的改教家改教的精神與目的。
2)      對非改革宗教會的信徒或一般社會人士而言,加爾文作為歷史改造運動的一員,他所透露出的敬虔態度,契而不捨得精神,以及思想上的獨特見解,所締造出的宗教改革,帶給世人的解放和自由的盼望。是跨越宗派、宗教的。是人類共同的資產與學習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