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Contextual Theological Education
2022年3月31日 星期四
懷念 鄭兒玉牧師 - 一位特立獨行的時代先知
鄭牧師與神學院同事 |
黃伯和 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 主任(前台南神學院院長,前長榮大 學副校長) 【適逢鄭兒玉牧師百歲冥誕,接蔡三雄牧師來信邀稿,謹記數則回憶以茲追念】
鄭兒玉牧師對我的神學生涯於公於私都扮演著無法言喻的影響。
作為第一代基督徒,在帶領我信主的傳道人鼓勵下,憑著信心決定在不依靠父母支助下進到台南神學院就讀。本來以為說利用新生訓練以及語言進修期間找個家教、工讀辛苦一點,應該可以撐下去。沒想到一個多月暑期進修時間都過去了,想找的工作卻毫頭緒。就在進修課程的最後一天,同學們都在收拾行旅準備回家度週末,迎接正式開學的神學生生涯。我則掙扎著註冊的學費與開學後的生活費仍無著落,考慮著是否應該放棄這個不成熟的信心抉擇。
就在離校前夕,同宿舍室友邀我到餐廳旁的桌球室打桌球,說是臨別前的交誼。就是這個時候鄭兒玉牧師差人到桌球室找我,說他的互談會需要工讀,問我願不願意幫忙。就這樣一個關鍵讓我留下來,展開了我一輩子的神學與神學教育旅程。在互談會、事工班的工讀讓我有機會向鄭牧師近身學習。幫他寫信(都是他逐句口授抄寫)、寄信(常常是晚上成功路郵政總局要關門前趕去寄送)、檔案整理、資料蒐集,以及事工班的行政協助等。鄭牧師是個急性子的人,跟他工作是隨傳隨到,事必躬親,而且每件事都講究時效,劍及履及。跟他工作雖然很緊張,但卻也養成我扎實的做事態度與成效。工作期間牧師娘的噓寒問暖,時而拿些衣物、食物幫助,在孤單旅外的遊子灰心、喪志時,這往往像針強心劑,讓艱辛的神學院生活得以持續。
鄭牧師是個歷史學者,史學的訓練讓他對週遭環境有過人的洞察力。他的執著、敢言,以及鞭辟入裡的觀點,讓他贏得教會內外人的敬佩與稱頌。他喜歡作詩,他的詩中屢屢使用出頭天的台灣俗語。這也影響了我後來在博士論文撰寫、擇材時受到他的啟發並選用了不少他的資料。鄭牧師在台灣戒嚴的年代,身影單薄卻言辭鋒利,他堅持公義,也關心弱小。在林義雄家遭滅門血案後,他奔走遊說把兇宅變成教會,為台灣歷史的創傷闢劃救贖的希望。他是我的老師,一位特立獨行的時代先知。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記憶中的蕭清芬牧師
-- 悼 一位牧者心腸的神學教育家
黃伯和
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傾囊之愛
澄輝長照、璐德恆美
序
黃伯和
2008年應邀參與恩惠基金會董事會,有機會更全面的認識林澄輝長老及鄧璐德女士。以前在南神、長大從受捐助機構的角色,只知道她們是很有愛心,關懷神學教育,長年支柱神學院教師、學生研究及獎助學金的教會善人。在學術機構接觸獎助學金捐助者不計其數,雖然有所領受總會感恩。對林長老、鄧姑娘的敬佩也僅止於此。在參與恩惠基金會董事會後,瞭解了他們一生多面向的善舉,無私而持續的捐助,以及關懷弱勢的熱心,甚至到生命盡頭傾囊吐盡,不留分文的義舉,讓我驚覺他們實踐的竟是「春蠶致死絲方盡」的永不止息的愛心。內心的激動實在難以言喻。
長老教會追隨加爾文的精神,強調一切【只為榮耀上帝】,導致抗拒對個人的讚賞、褒揚。卻也因此埋葬了許多聖徒的典範和善行。有限的人雖然不可驕傲、淪為偶像崇拜,但是以此為藉口而輕忽了上帝忠誠子民的善德、模範,而導致目中無人、自以為是,既沒有榮耀上帝也沒有先人的佳美腳蹤、典範可以追隨。這樣的教會可能變得無情、不義。保羅勉勵信徒【您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指出榮耀上帝的真正方式是以自己的好行為來把人引向基督。教會或基督徒不應該吝於讚賞別人的善行,不應該害怕在教會中尋找、模塑典範。尤其是那些無私的,活出基督的典範。
因此,在參與恩惠基金會事工的過程中,對於如何盡受託的責任,善待林長老夫婦這些吐盡蠶絲所留下來的遺願,一直耿耿於懷。去年(2019)董事會同意深化恩惠基金會的事工,成立【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把基金會的部分資源投人信仰、神學的研究、發展工作。我心中出現的第一個願望就是把創辦人夫婦的信心、義行整理出來,模塑出當代聖徒的典範,提供信徒作為激勵、效法的對象。誠願我們週遭的信徒同道,都成為能感恩、善於讚賞別人、並努力效法聖徒、效法基督來成為值得別人效法的人。
這個【林澄輝長老、林鄧璐德女士紀念研討會】原本是研究中心成立後的第一個活動,無奈籌備過程的一些考慮、加上冠狀疫情的影響,拖到今年中才舉行。本書的出版要特別感謝所有參與研討會合辦的單位:美好教會、臨安教會、台南青年會、林澄輝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以及恩惠文教基金會的大力支持與合作。並為本書撰寫推薦文。也謝謝所有提供文稿發表的朋友。希望本書的出版,能成為一個常在的提醒,讓我們記住林長老夫婦在我們當中行過的善舉,心存感恩。也讓後來的人知道上帝曾在台灣這塊土地預備這樣懷有傾囊之愛的聖徒,為我們的社會播下無私愛心的種子,而且它們仍在我們身邊、週遭不斷的吐芽、開花。願榮耀歸於上主。
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印度之旅
心靈秘境

![]() |
AFTM籌備成員在希倫坡大學集會 |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致長大神學院同仁的信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詩巫之旅的迴響
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思念貞文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Embracing the Household of God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Global Fellowship of Theological Educators --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Christian Leadership Development
同一個校園的兩間神學院--路德宗 神學院與McCormick神學院 |
![]() |
第一次籌備會參與成員 |
負責籌備的Dr. David Esterliine終於確認美國路思義基金會同意挹注開會之經費,會議地點也敲定McCormick 神學院,芝城之行於焉抵定。
名稱之辯
芝加哥大學校園內的McCormkck訪客宿舍 |
芝城蟹逅
造訪芝加哥,這是第三次。最早的一次是生平首度出國到紐約留學前,隨著蕭清芬院長一路從洛杉磯、舊金山、休士頓繞道芝加哥拜訪南神校友。第二次則是在南神院長任內到北美來召開校友會。都是行色匆匆。這次的會議安排也是只有兩天的會。一直以來出國開會都是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停留兩三天,時差都還沒調整就起程回去了。年紀漸大身體的負荷明顯的感受。剛好聖路易的紀元訓牧師幾次聯繫希望介紹長榮大學與當地的芳邦基督教大學結盟的好意。經連絡後決定多待兩天轉往聖路易去作拜訪的行程。
Breakfast with Dr. Shanta and Dr. Charles |
他鄉故知來
昇穎、見汶和約瑟在密西根湖畔 |
芳邦大學探索之旅
很多年前,在我到任長大不久,在聖路易(St. Louis, Missouri) 的紀元訓牧師透過紀元德牧師告知當地的芳邦基督教大學有意願和長大結盟,經過數次交換意見,由於都只停留在電話聯繫,未有進一步的發展。在確定了芝城會議之行後梢了一封信給紀牧師詢問順道前往拜訪芳邦大學的可能性。時間很快敲定十九日週一學校有上班時前往,同時簽定兩校合作的MOU。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Common Commitment
Forum meeting in Manila |
Association of Theological Schools in the US and Canada Lester Ruiz
Ecumenical Theological Education WCC Dietrich Werner (through Skype)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WCC釜山大會紀實 (一)
.jpg)
洲來舉行,繼上次在印度之後,這次選擇在韓國的釜山。韓國教會為此大會幾乎動員全國的教會資源和人力,兩三年前就開始著手籌辦。一年多以前WCC神學教育部門就在多次的會議中提及大會之前延續到大會期間計畫籌辦一個普世神學教育學院(Global Ecumenical Theological Institute, GETI)的構想。希望從世界各地的神學教育機構招募一百五十名神學研究生參與這個學院的課程,並體驗難得的大會開會盛況。為的是希望能藉這年輕一代的參與大會以及半個月左右的臨時學院分享能激發年輕人對合一運動的委身,並培育新一代的普世合一運動領袖。這次大會的主題是:「生命的主,帶我們邁向公義與和平」(Life of God, Lead us to Justice and Peace)。
![]() |
My lecture to the GETI, WCC Busan |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Doing Theologies in Asian Ways with Asian Resources (WCC GETI version)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共寫全球神學教育的新篇章
去年學假有機會到美國德魯大學神學院當研究學者,針對當前世界各地的神學教育作比較深
Torch Trinity Graduate University |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漢堡的春雪巡禮
Snowing Mission Academy Conference Hall |
長年以來參與WCC的事務,從早期參與宗教對談,與Wesley Ariarajah,Hans Ucko 等成了長年好朋友,後來轉向神學教育與目前的 Dietrich Werner 有許多同工的機會,一起編書(handbook),一起組神學教育論壇(AFTE),一起分享亞洲神學教育的夢想。Dietrich 是一個深具委身、苦幹型的歐洲學者,在釜山大會之前他一方面準備為亞、非、拉丁美洲出版神學教育手冊,每冊都超過七百多頁的出版品作為大會提供各地神學教育者參考外,一方面也籌備大會前兩個禮拜的合一神學教育的全球學院(GETI - Global Ecumenical Theological Institute),及會議期間的神學對談(theological conversation),這些活動我都有緣參與:當編輯委員、參與教授團或有分於其中的活動。年初接到他的邀請函說三月中為了處理WCC 結構改組後的ETE(普世神學教育)的未來,要在漢堡召開一個小型的會議找各地的專家來討論。會議才安排一天半,我飛機的行程就要兩天,同時又是剛開學不久考慮向學生調課麻煩,然而在他的敦促下,我還是同意參加。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Theological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Formation for Ecumenical Movement in a Challenging Era
Rev. Dr. Huang Po Ho, vice president & Prof. CJCU
Sept. 25, 2012
![]() |
Hanshin Chapel Choir |
![]() |
Phyllis Trible in the Consultation |
![]() |
international program stud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