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Global Fellowship of Theological Educators --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Christian Leadership Development

同一個校園的兩間神學院--路德宗
神學院與McCormick神學院
第一次籌備會參與成員
三年前在普世教會協會WCC的鼓勵下,亞洲神學教育論壇(Asian Forum For Theological Education, AFTE) 經過曼谷,新加坡到雅加達會議終於成形。由於在雅加達的成立會議中被推舉為召集人。乃應邀參與WCC與WEA(World Evangelical Association)共同發起的全球神學教育論壇(Global Forum for Theological Educators) 的籌備。全球神學教育論壇/團契的準備工作也經歷過三年多,幾次在不同場合的密集商討,最後在韓國首爾和釜山兩次會議中拍板確定了這次籌備會的舉行。會議由北美神學教育評鑑協會(ATS)主辦,地點則在英國劍橋和美國芝城的McCormick之間選一個。後來經過幾次電子郵件往還,
負責籌備的Dr. David Esterliine終於確認美國路思義基金會同意挹注開會之經費,會議地點也敲定McCormick 神學院,芝城之行於焉抵定。

名稱之辯
芝加哥大學校園內的McCormkck訪客宿舍
由於普世教會協會過去幾年已經陸續在不同地區成立了區域神學教育論壇。因此主張全球性的跨傳統組合也應該可以用論壇稱呼來和區域組織對應。可是福音派的朋友對具有機構代表性和約束性名稱頗為敏感,兩年多來的幾次會議,一貫的主張以團契(fellowship)的稱呼來取代論壇(forum)。這次會議的第一天花了整個早上的時間對名稱再作詳細的確認。在這些坦誠的對話中可以發現,福音派教會的朋友和主流教會的習性和思考模式的差異。彼此之間隱約的疑慮和背後承受的壓力若隱若現。名稱的確定也牽涉到未來運作的形式,參與者的界定,要達成的目標,以及經費的來源。由於與會者都身負各傳統之全球組織的領導工作,這些實務性的議題倒沒出現太多的爭議,反而很快的討論出幾個富有創意的發想和步驟。安排兩天的會議,在第一天就取得具體的進展。第二天的會議則是組織、分工和未來工作規劃的討論。三個後續活動依序規畫:今年九月小型的執委會在英國,明年一月第二次籌備會在德國法蘭克福,2015年底或2016年初第一次全球神學教育者聚會在德國舉行,預計邀請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人參加。

芝城蟹逅
造訪芝加哥,這是第三次。最早的一次是生平首度出國到紐約留學前,隨著蕭清芬院長一路從洛杉磯、舊金山、休士頓繞道芝加哥拜訪南神校友。第二次則是在南神院長任內到北美來召開校友會。都是行色匆匆。這次的會議安排也是只有兩天的會。一直以來出國開會都是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停留兩三天,時差都還沒調整就起程回去了。年紀漸大身體的負荷明顯的感受。剛好聖路易的紀元訓牧師幾次聯繫希望介紹長榮大學與當地的芳邦基督教大學結盟的好意。經連絡後決定多待兩天轉往聖路易去作拜訪的行程。

Breakfast with Dr. Shanta and Dr. Charles
芝城的會議在十六日下午結束,十七日早上約了斯里蘭卡神學家Dr. Shanta見面,原本想去拜訪他在芝城的神學教育中心,因為是週末學校無人,他建議帶我們去早午餐,HS和巴基斯坦來的Charles也難得聚在一起。Shanta 是上次在AFTE會議時計畫邀請他回亞洲參與會議,最後因故沒有成行。一直希望有機會找出讓他的機構與亞洲神學教育能合作的可能。後來我學假到紐澤西又約在紐約見過一面。Charles 則是當初東南亞神學研究院(SEAGST)為轉型而成立區域教授(regional professors)邀請參與的一員。曾到台灣來參加發起會議。由於HS另有約朋友來載他,吃過早午餐就回宿舍。送走HS。

他鄉故知來
昇穎、見汶和約瑟在密西根湖畔
下午旅居加拿大魁北克的昇穎和見汶知道我來芝城帶著小約瑟專程從蒙特婁開車十幾個小時來看我。見汶和昇穎都是以前在台南傳道會幫忙時認識的青年,如今已結婚生子全家都搬到加國魁北克,一聽說我來北美就規劃舉家南下到芝城來找我。真令人感動。在學舍聊了一會兒,便坐他們的車子到密西根湖畔散步,到市中心看千禧年公園,然後一起到中國城晚餐。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

芳邦大學探索之旅
很多年前,在我到任長大不久,在聖路易(St. Louis, Missouri) 的紀元訓牧師透過紀元德牧師告知當地的芳邦基督教大學有意願和長大結盟,經過數次交換意見,由於都只停留在電話聯繫,未有進一步的發展。在確定了芝城會議之行後梢了一封信給紀牧師詢問順道前往拜訪芳邦大學的可能性。時間很快敲定十九日週一學校有上班時前往,同時簽定兩校合作的MOU。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沒有異象,民就放肆

Johannes Gutenburg 促成宗教改革之一的印刷術發明者
上網查資料無意間發現了十幾年前一篇講道引來劉先生討論聖經翻譯的幾封來往信件。劉先生將之放在網路上,僅將之稍作編輯放入部落格存放。也對劉先生契而不捨的追究聖經翻譯之正確性的努力表示感佩--黃伯和


「沒有異象,民就放肆」                      黃伯和

 「生病的社會」
新的一年剛剛開始,一九九七對許多人來說將是一個宿命性的年度。多少冒著生命危險,傾家蕩產從中國逃到香港的香港人,面對九七香港的轉移,將無從選擇地再一次被推入中國的統治之下,這無疑地是命運的大玩笑。但是這種宿命性的諷刺,並不只香港人的經驗,台灣社會經過九牛二虎的掙扎,才剛度過九五年閏八月的屠殺恐嚇,勉強在飛彈的威脅下完成總統直選。
民主的幼苗才剛發芽,欣欣向榮的盼望始油然初生,一切似乎都將往美好的方向邁進。但是隨著咖啡風暴,立法院陷入猴戲的泥沼中,立法不彰、民生凋蔽,台灣的經濟一瀉不起。加上推諉塞責的官場陋習,民主的新時代竟是新酒舊袋,半年來不但無所作為,社會大眾見到的仍是一幕幕接連不斷的宮廷爭權戲碼,。什麼吳宋亮瑜情結、什麼連宋分庭抗禮、葉爾辛效應等,直讓人目不暇給。最近「國發會」期間,為了廢省議題所發生的宋楚瑜一人以高分貝對抗整個國民黨之決策,甚至不惜以罷官來杯葛台灣的民主改革。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國家社會的安定,甚至意氣用事地意欲置全民於政治災難中,果真叫人印象深刻。
有這樣的官場文化,難怪整個社會在民主化後不但未能呈現秩序與活潑,反而陷入混沌、迷惑的情境中。近年來連續的工程弊案、黑道金權傳聞不斷,終於爆發為危害社會秩序的神怪奇譚、詐騙、凶殺等殘酷不仁的社會案件。國際社會對台灣的發展也逐漸產生疑惑與質疑,南非終於宣佈要與台灣斷交,加入聯合國的目標連民進黨都逐漸鬆口。台灣社會的心靈結構出現一種莫名的荒謬、冷酷與混亂的氣氛。這是一種精神錯亂的表徵,是台灣社會心靈病態的顯露。